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
14
连 载
中原收藏
阅汉堂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

夏日的出发

201年7月25日。

下午四点钟,提前回家。爱人没在家,女儿还没有下班。只能是自己做饭了。

刚刚在办公室和省纺织工会副主席赵春友、省职工技协办副主任周风仪约好,晚上6:20在火车站大钟下面集合,之后一起乘车出发,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

今年6月,中共吉林省委下发了《关于做好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意见》,同时在省直机关开展“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活动期为三年,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处级领导干部到薄弱村进行接力帮扶,定期深入包保村,在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容村貌整治和平安村屯建设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以增强村党组织引领村民科学发展的能力。

省总工会首批共选派了五名处级干部,安排由我带队。

速战速决地吃过、喝过。整理好行装,匆匆忙忙地走出家门,赶到火车站,楼顶的大钟指针才指向6点10分。

等了几分钟,便看到赵春友和周风仪陆续从不同的方向赶了过来。

这是长春发往牡丹江的2167次列车。车厢外体还是几十年前的绿西瓜皮色。车厢里没有空调,只是车厢的一侧顶上有一个比西瓜大不了多少的小风扇,摇头晃脑地转着,但对周围的空气似乎一点作用没有。

老赵放下包后,一边极力想把那半开的车窗推得更大,一边直来直去地表达不满:“太闷了,下次咱们去可不能坐这个车……”

我什么也没有说,因为这个车次是我定的。

一周前,省总常务副主席倪连山和组织部长郭景生率我们几位下派干部到下派点考察时,听汪清县工会副主席俞风春说的。那次我们是坐的长春到图们的车,我们的下派点在汪清,图们离汪清还有七、八十公里。一大早,除了图们市总的领导要接站,汪清县总的同志还要起早驱车几十公里来接我们过去,太麻烦基层的同志,我们内心里很过意不去。既然有可以直接到达汪清的列车,对于我们坐车的人来说,横竖都是睡一宿觉,干吗非要给基层的同志增添麻烦呢?

另外我们这次下派,按照省直机关党工委的要求,一年时间内,住在基层的时间不能少于三个月,这样往返于长春和汪清的次数恐怕不会少于十来次,坐这个车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列车终于启动了,太阳的余光一点点儿消失。我们分别爬上各自的铺位,但是睡不着,我在想,坐车这点小事仅仅是我们旅程的开始,离我们的目的地、离我们一年的下派时间、离我们将要面临的农村艰苦环境还有着很长很远的距离,后面说不上还有什么困难在等着我们……

大约是四点多钟,老周先醒了,下床的振动声把我和老赵也弄醒了。列车是5点22分到站,还有一个多小时,谁也睡不着了。起来,洗漱。

坐在窗前看外面满眼的绿色。清晨,白色的云雾在山野中缭绕;几点村落,炊烟袅袅,极像是一幅轻描淡抹的水彩画。

老周兴奋地说,“这些绿色我们在城里是见不到的!”

我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并咽下去,让它浸透肺腑,真的,感觉那空气中都像含满了绿色一样的清新。

图们过去了。石岘过去了。终于,汪清站到了。

到罗子沟

还没有出站,就看到汪清县总工会副主席俞风春在远远地招手。出了站,发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战友和县总工会办公室的王成主任(兼职司机)也都来了。

汪清县城不大,呈现狭长形。时间太早,早餐点开门的还不多。工会的同志安排我们在一家小店里随便吃了碗米饭酱汤,便一起赶到县总工会取行李。

说到行李,原来工会领导的想法是让我们吃住在村民家。大家不可能像打工仔一样千里迢迢背着行李来,打算临时借用村民家的被褥。不料县工会的同志说,现在形势和过去不一样,你用村民的被褥,不是你嫌不嫌弃人家,而是人家是否嫌弃你的问题了。就这样,县工会主动承担下为大家购置被褥等一应生活用品的责任。

把三套行李装上车,离开县城,开始向一百多公里外的村庄出发。路上王战友副部长和罗子沟镇党委通了电话,镇党委苏书记的意思,先到镇里报完到,再到村里。王战友有自己的想法,他和俞风春商量,先把大家送到村里,把村里给大家安排的住户条件看了,他们放心了,再回到镇上。

1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