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拉长网格化管理联动链条
建立依靠群众的制度平台
不断探索实现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道路
加强网络舆情应对的几点思考
深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断探索实现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道路

窦志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进一步就如何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七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这七项任务,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也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发展路径。其中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而要实现这样一个制度要求,首要的两条就要保障依法治国的实现与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那么,完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以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四条,关键的还是在于如何实现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探索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特色之路。

民主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民众的生活诉求相适应;所以从另一种角度讲,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每一个公民个人文明意识与道德修养的显现。中国有着长达5000年的文化渊源,由于中国的思想观念产生于一种亚细亚生产方式,长期的农业村社合作生产方式,无论朝代如何替换兴亡,生产方式却轮回不变,为此,家长制度和忠孝节悌这种价值观念则必然地要适应生产方式的需要,所以,中国历史上一向少有拷问灵魂的圣者和寻求共和精神的学者大师,却更多的是教训子弟的严师与学做恭顺的弟子。明清以来,固化于民间的传统,大都是以落后的形式和内容戗害着国人,并影响着国体与政体的现代化发展;随着强敌入侵,亡国之痛使中华民族在近代开始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历史的发展道路,一百多年的不断探索,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有可能摆脱过去固有的发展旧路;之后,不论是激进的改革,抑或休克式疗法,简单复制别人模式的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更加混乱;好的制度与好的民主首先应当是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正是由于国情的不同而更具有多样性,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是中国革命进程中所实践过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可以看到,中国目前社会的政治生态正呈现出多样化的图景: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领导者的选拔更加公开透明,人民代表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尤其是最近10年,听证制度不断推进,政务信息逐步公开,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彰显,不断扩大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政府认真回应走向常态,政府网上晒“三公”账本、晾服务信息、效率化、公开化、服务化与网络问政等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中国政治文明的特色之路。只要假以时日,中国在未来的10到30年,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更是对世界文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世界一体化过程中使文化血缘关系降至次要,在强调特色与中国道路的同时,制度比较与制度安排更需要加快推进速度,人们会更加注重价值的实现与表达,包括实现大众的政治参与,确立民族利益,建立民主政体以保证每个民族成员充分的自由、平等和权利与利益的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内激发起人们的生活热情,以及每个民族成员对国家无限的热爱和忠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民族传统和感情的链接上,这种现代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法治观念的增强,知情参与的更高诉求,促使我们的执政者不仅要考虑到民主不只是简单的表决,更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理性选择,这些也许比其他的建设更要紧迫些。

(作者为郑州市社科联调研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