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当代经济学人的使命
发挥基层党建在“三大主体”工作中的统领作用
在增强廉洁政治建设的主动性上下功夫
产业集聚区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增强廉洁政治建设的主动性上下功夫

张全金

廉洁政治建设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战略工程,是我党所追求的一项重要政治目标。基本内涵是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当前大力推动廉洁政治建设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要坚持做到强基固本,预防在前,源头治理,始终掌握廉洁政治建设的主动权,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一、强基固本,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

当前形势下,一些社会思潮泛起,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面临着诸多的冲击和挑战,对廉洁政治建设潜移默化地产生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动权,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为廉洁政治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没有先进理论武装,就不可能成为先进的党。作为党员干部,不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就不可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廉洁政治建设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少数同志在“四种考验”、“四种危险”面前,丧失了理想,动摇了信念,导致精神上缺“钙”,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党的执政地位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固然很多,但都与党员干部忽视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没有很好地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认真学好党的先进性理论,躬身践行党的先进理论就显得十分重要,更加紧迫。党员干部对党的先进理论要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就目前来说,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按照党章的标准和要求,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自觉主动地参加到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去。政治上,看看与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合拍;思想上,听听与群众愿望是否同音;行动上,对对与时代脉搏是否同频。从而,在净化思想、排除干扰中,进一步增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进一步改进作风,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要求。

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规范行为。廉洁政治建设成效大小、推进的速度和质量,与社会全体成员的价值取向紧密相连。而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促整个社会形成向前、向上、向善的良好道德风尚,不断推动廉洁政治建设。时下,人们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不少人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根本的追求,把财富的积累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把金钱的多少看作成功与否的标志。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用“三个倡导”不断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那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要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阐述,尤其是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好标杆作用,把个人的价值与人民的追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从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使大家在不断受益的切身感受中坚信并形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三是用先进文化抢占高地,构建美好精神家园。当前,人们在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有的幸福感指数并不高,有的甚至变得更加贪婪和奢侈。究其原因,与颓废的、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影响不无关系。尤其在廉洁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十分警惕一些腐败文化的影响。比如说:腐败是全球性课题的必然论;别人都在捞、不捞白不捞的吃亏论;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留下人情好办事的和谐论,等等。这些腐败文化,正在侵蚀着社会的肌体,扭曲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对此,我们绝不可小视,必须用先进文化这一清洁剂,自觉地净化人们的心灵,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尤其是作为党员干部,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抵制腐败文化的免疫力。做到这一点,把好“五关”很重要。一是把好“荣辱观”,做到知荣明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陋习所缚、不为安逸所蚀。二是把好“善恶关”,做到去恶扬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是把好“是非关”,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明辨是非。四是把好“义利关”,做到重义轻利,正确处理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公利与私利的关系,正当目的与正当手段的关系。五是把好“得失关”,做到知足常乐,勇于放弃、甘于吃亏、乐于奉献。

二、未雨绸缪,始终把握防腐于未然的主动权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深刻转型、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的历史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变化,廉洁政治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这一时代特征,明确廉洁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未雨绸缪,始终把握防腐于未然的主动权。

首先,要树立超前的思维方式,做到防腐于未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正确的预见源于超前的思维。建设廉洁政治,就要对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早知道,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先预防。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处在这一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虽然无法预知哪些人会腐败,但对腐败发生演变的基本规律和特定轨迹,对哪些领域、哪些岗位、哪些权力人具有潜在腐败的风险是可以作出预判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做到改革到哪里,思维的触觉就伸向哪里,哪些是易腐多腐的领域,就把审视的眼光聚焦在哪里。

其次,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提前改良腐败滋生的“土壤”。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信息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尤其在生产要素领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政府干预还是存在的。这就极易引发“权力寻租”现象。因此廉洁政治建设就必须与新形势和新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积极防御、主动出击的原则,努力减少和杜绝腐败滋生的条件和空间。

同时要创新方式方法,及早打好拒腐防变的预防针。廉洁政治重在建设,贵在创新。创新方式方法是提升廉洁政治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我们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不断创新廉洁政治建设的方式方法。比如说,针对基层干部年龄小、涉世短、阅历浅、可塑性较强的这一特点,二七区通过三个一(第一天上班、第一个岗位、第一个职务)系统地开展机会教育,让青年干部每当“第一”的时候,都能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应该怎么做,切实发挥好时时有提醒、处处有警示的作用。

三、编好笼子,切实打好源头治理主动仗

廉洁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反腐倡廉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预防和治理,都要靠制度来保障,这是根本之举,长远之策。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前,虽然我国形成了一套以党章为核心的党的制度法规体系。但从大量的腐败案例中可以看到,在权力监督、政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缺陷和漏洞,使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条件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跟不上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在廉洁政治建设中、坚持做到制度建设的超前性、预见性和及时性。

一是编好制度的笼子,做到“未病先防”。古人说得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廉洁政治建设亦应如此,坚持做到“未病先防”,扎紧反腐“篱笆墙”,构筑廉政“安全港”,割断权钱交易的“脐带”,堵塞以权谋私的“管涌”,才能保证权力真正沿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运行。要定期对反腐倡廉制度集中梳理,对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要认真执行;不够严谨、有明显缺陷的制度,要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已经过时的制度规定,要及时废止;实际需要但制度还没有涵盖的方面,要尽快研究制定相关规定,做到不留“死角”、“断层”和“盲区”。同时,还要为廉洁政治建设提供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对具有立法职能的地方权力机关来说,可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情形的党政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出台廉洁从政的相关规定。

二是堵塞制度的漏洞,做到“欲病早治”。《黄帝内经》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也就是说疾病虽然还没有发生,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治小病、防大病。廉洁政治建设更是如此。比如,二七区注重对潜在问题的治理,先后针对村级财务管理漏洞等问题出台了《二七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账员管理办法(试行)》等10余项制度;针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查找廉政风险点1.5万余个。为有效化解和规避风险,对风险点实施了动态管理,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任务,不断增加和删减风险点和防控举措,还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回头看”,纳入各单位民主生活会内容,认真而不间断地查改对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愈后防复”。有时候,身体上的疾病看着好了,却会出现反复,弄不好还有扩散的可能,这是很危险的。个别党员干部“病愈”后,在名利的诱惑下,“好了伤疤忘了疼”,一遇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就旧病复发。这就提醒我们,反腐倡廉建设要特别注意防止查不胜查、按下葫芦又起瓢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十分注重形势发展和实践的需要,针对人的思想变化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防治腐败制度体系,形成反腐保廉的长效机制。

(作者为二七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