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严师被弑说明教育须转型
指责“抢票插件”打错了靶子
空气质量差
不能归咎人口密度
史上最窄人行道
罔顾百姓行路权
“五仁”何辜?
放手也是一种爱
“严重浪费”之忧
与年轻人的选择
万亿房屋维修基金不应空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空气质量差
不能归咎人口密度

空气质量差

不能归咎人口密度

北京市丰台区区长李超刚最近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从北京后发区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治理体会。他认为,人口密度大也是造成北京空气质量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北京的房价问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不能完全靠政府行政推动;而城市交通,则需要多管齐下,从停车位重点着手治理。(《北京青年报》9月11日)

有人就会有排放,人越多,人口的密度越大,单位面积的排放必然越多,这原本是个常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密度大是空气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话其实并没有说错。事实上,放在相似的地理自然条件下,人口密集的大都市,空气质量总是要差于周边的小城镇,更要远劣于人口更为稀疏的郊野乡村,其实就是人口密度与空气质量呈反比关系的一个充分证据。

不过,人口密度固然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变量,北京空气质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与这座城市要承载的人口需求有关。无论是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还是生活排放,对北京空气质量所构成的压力,也显而易见。假如北京人口能够减半,无需任何其他措施,空气质量的改善,雾霾天的减少,也将自然而然。

只可惜,现实不容假设,对于北京的空气质量而言,人口这个变量恰恰是最难改变,甚至能不继续增长就谢天谢地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面对人口密度大这个难以撼动的“恒量”,空气质量下降只能是个必然的结果,公众也只能在大都市中呼吸脏空气呢?

尽管人口密度大的确会引发诸多难解的城市病,但在空气质量方面,却并非无药可救。同为人口稠密的国际大都会,香港、东京等城市的空气质量却令人称道,东京的干净,甚至成了这座大都市的一个标签。据近年的统计数据,东京都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17人,远高于北京的1196人,尽管市区人口密度,北京已是东京的1.63倍,但同为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空气质量何以呈现天壤之别呢?

不可否认,自然地理因素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样不容忽略,香港、东京属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固然是其优势。但作为人口稠密的大都市,其空气质量压力同样不小。东京在上世纪60年代也曾烟雾熏天,河流泛臭,而人口密度显然对其贡献良多,但人口变量却并未阻碍日本的治污决心。为此,日本50多年前就制定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东京通过关闭重污染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工业企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并形成了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此外,还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而一起呼吸道疾病患者集体状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车企业的案例,更是促使政府对工厂以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严格把关,并加强对轨道交通的投资,东京轨道交通承担了城市交通客运的86.5%,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大城市。而即便如今的东京已是令人羡慕的蓝天白云,但较真儿的日本人甚至还要拿乡下说事儿,抱怨东京的空气质量还不够好。

可见,人口密度的确是个影响空气质量且难以改变的变量,但却并不意味着大都市的空气质量就只能破罐子破摔,没了改善的余地。从国际大城市的经验来看,空气污染的防治与空气质量的改善,在城市发展规划、城市交通与综合管理等方面,恰恰不乏潜力可挖。对此,国内的城市管理者,在把空气质量问题推给人口密度之前,或许更应扪心自问,在改善空气质量这事儿上,是否已穷尽可能并真正有所担当?

吴 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