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再现曹雪芹生活及著书场景只是一场虚幻
别把丁书苗
洗衣发家当笑话
“学习包厢”
大学公共性何以体现
让“苹果”式创新不再专属乔布斯
多方逐利冲动
打成论文买卖产业链
以制度之剑
扫除“会议腐败”
领导干部要有“大情商”
“近亲繁殖”
依法治网要警惕“歪嘴和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别把丁书苗
洗衣发家当笑话

别把丁书苗

洗衣发家当笑话

山西女商人丁书苗(现名丁羽心),这个曾深度介入刘志军腐败案,掏腰包花了4900多万元为刘志军“买官”和“捞人”不遗余力的58岁女富商,9月24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审。媒体挖掘丁书苗的发家史,想不到的是,丁书苗的第一桶金竟然是靠给领导洗衣服洗出来的。

(9月25日《成都商报》)

据称,丁书苗最初靠卖鸡蛋挣钱,后来还开过饭馆,又在当地运输公司租了辆卡车运煤。一开始走公路,后来出了好多事故,才开始走铁路。可丁书苗没有靠山和资源,于是就去找当地的铁路部门。她曾被人家拽出办公室,于是就天天蹲在门口。领导的宿舍不关门的时候,她就进去,把领导的袜子、床单、内裤、衬衫、外衣,总之能洗的全都洗干净。就这么洗,终于把领导洗感动了。最后给了她车皮。

这样一个情节,是从《中国合伙人》里看不到的,也是现代年轻人所不能想象的。不知今天的丁书苗回忆当初这一情节,会有什么感受?身在庐山外,却从中品出了淡淡的苦涩。

很多人看不起丁书苗,认为丁书苗没文化,没有多大的本事,却又想不通,丁书苗凭什么把事业做这么大?看到这么一个洗衣细节,也许就明白了,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一个人为了结识官员、攀结关系,竟然可以如此——这或许就是丁书苗最大的能力,就是丁书苗胜出的地方。而这,与知识无关,与创新无关。这也是人们所说的,盖茨、乔布斯来到中国,未必就有丁书苗神。

不知当初的丁书苗在给领导洗衣时,有没有心理抵触,但这一切,肯定不是她愿意的。如果不是因为领导手中掌握着权力,决定着她的未来,丁书苗会如此低声下气吗?可以佐证的是,最起码丁书苗没有跑到敬老院洗衣服,没有去给铁路普通员工洗衣服。丁书苗的洗衣细节,不禁让人想到了原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营运部主任苏顺虎的反省。9月4日13时45分,苏顺虎因为涉嫌受贿在北京市二中院受审。苏顺虎称,他给“行贿者”提供方便,基本都是通过打招呼和在文件上作批文。检方也称,“在铁路系统,打招呼是十分有用的。”丁书苗之所以洗衣,走的就是关系,为的就是招呼。

这个定格的洗衣镜头,揭示了经济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在一个健康的体系中,关系何至于这么重要?人们为了拉关系,何至于如此低声下气,甚至不顾人格?丁书苗或许做得特别一点,但这么做的绝不止丁书苗一个。而且这一幕,也不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在各个部位,都以不同面貌不同程度地呈现。相对于直接的金钱交易,这何尝不是一种利益输送?当人们扭头一看,身边那些脱颖而出的人,要么是靠输出金钱,要么是靠输出人格,又会有怎样的坚守?读懂了丁书苗给领导洗衣发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宗馥莉这样的新生代企业家,会和父辈们在经营理念上产生巨大冲突?为什么宗馥莉会吐槽,花费精力和政府打交道让她倍感头痛?也就不难理解,一个健康的体系,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鼓励创新、激发活力,又是多么重要?

别把丁书苗洗衣发家当笑话,这里面有我们不太理解的江湖,更有我们不想看到的江湖。市场的完善,社会的健康,很大程度就体现在不需要给领导洗衣,没人去给领导洗衣。丁书苗的第一桶金是靠给领导洗衣洗出来的,也许我们距离成功人士,就隔着给领导洗衣。有知识有操守,竟然不敌给领导洗衣,这才是最大的笑话,也是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哀。 毛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