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难忘郑州六院
郑州市六县(市)抗旱麦播情况公示
多部门强强联手
严惩违法建设
残缺背后的美丽
省公安厅十项措施防冤假错案
“皇家一号”夜总会
因涉黄被查处
全省法院对残疾人
维权实行“三优先”
金水人大严把
法官任前考察关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残缺背后的美丽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刘佳美

一次转身、一次弯腰、一个跨步,对于常人来说是再轻松不过的动作,但对于患有肢体二级残疾、动过9次手术、身体由18颗螺钉支撑的她来说,每个动作都要付出意念和身体的全部力量。但她还要拖着这样的身体,四处奔波着帮助他人。

她叫刘静,24岁,是新郑市助残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也是2012年“感动郑州”十大年度人物之一,在新郑志愿者贴吧中也有个响亮的名字——“残缺背后的美丽”。

10月31日,听闻新郑市助残志愿者团队要到该市社会福利中心看望孤寡老人,记者早早便在此守候刘静和她的团队。

初见刘静,她和10多个“小红帽”在细雨淅沥中骑车而至。人员到齐后,刘静召集大伙进行了分工,给老人量血压、洗脚或打扫卫生,不一会儿,“小红帽”们便在老人身边活跃起来。

“自己身体残疾,为什么还会想到去帮助别人?”记者问刘静。正给老人量血压的她回答:“弱势群体很容易被遗忘,我从痛苦和绝望中走出来,付出了太多艰辛,不想他们再活得那么辛苦。”

其实,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刘静出生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然而一岁半那年,她被诊断出“格林巴利综合征”。妈妈辞去工作,带她四处求医问诊。1993年至1999年,刘静连续做了8次下肢矫形手术后不见效果,到2005年后,只能无奈地戴上下肢矫形器,从此饱尝“异样眼光”。

刘静回忆说,上小学时,有一次下大雪,她想上厕所,但妈妈还没有到学校,她也不好意思告诉老师,结果就尿裤子上了。后来,妈妈赶到学校背她上厕所时,因学校台阶太高,又都摔在雪地里。现在,想想这事还想哭。

此后,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刘静成功去掉假肢、丢掉双拐。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她又被检查出脊柱侧弯,需要进行矫形手术,并加入18颗螺钉。“当时我真的绝望了,但周围的人一直在鼓励我,是他们的爱支撑着我勇敢地去面对。”刘静在和病魔搏斗的路上,感受到许多人的爱。如今,她要把爱的能量传递给更多需要爱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