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书法家义卖献爱心
新郑首部旅游微电影获奖
广场舞培训完美收官
《对不起,我爱你》褒贬不一
朝阳沟人唱响河南艺术中心
“老好人”张国强玩颠覆
本报邀您免费观看《熊出没》
徜徉馥郁书香间
透过历史照射现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徜徉馥郁书香间
——郑州区级图书馆掠影(上)
公共文化为您服务 图书馆 篇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焱 图

如果说省、市级图书馆如同书籍的“航母”让人一眼看不到头,那么市内的区级图书馆,则如同读者身边的舰艇,内容、特色等各有不同,但却都以各自的方式丰富着辖区居民的阅读生活。

据了解,我市金水、中原、管城、二七、惠济等五区均设有区级图书馆;郑东新区目前没有区级图书馆;高新技术开发区没有单独的区级图书馆,采取与辖区内郑州大学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图书资源共享;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在2012年10月开馆,去年8月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由于二七区图书馆正在搬迁,本报将分上、下篇,重点介绍中原、金水、管城与惠济等4区图书馆。

惠济区:自办读书节活动多

惠济区图书馆位于惠济区文化活动中心院内一楼,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现有藏书6.2万册,内设综合借书处、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毛毛虫绘本馆等部室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惠济区支中心,所有部室均免费对群众开放。

“去年6月份开始,我们馆每季度出一期报纸,名为《书香》,已经出过两期了。”惠济区图书馆工作人员毛亚珍介绍说。

“毛毛虫绘本馆”是惠济区图书馆的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该馆拥有绘本1305种,近4000册,阅览座席34个,专为幼儿服务。“每周六10点,毛毛虫绘本馆还会举行‘开心阅读’故事会,我经常带着孩子参加。”惠济区读者张超告诉记者,这样参与性强的活动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学知识、明事理。

“开馆至今,每年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我们图书馆都会举行‘惠济区读书节’,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毛亚珍告诉记者,每一届读书节都会根据不同的主题,为读者带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受到辖区居民的好评。

管城回族区:民族书架受欢迎

管城回族区图书馆位于货站街98号,目前拥有藏书7万册,报纸杂志400种,计算机30台,阅览席位150个,内设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残障人阅览室、藏书室、自修室和多功能报告厅等8个服务窗口。

“管城回族区是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为使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加强对自身文化的了解,管城区图书馆采购了一批少数民族学类文化书籍。”管城回族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民族书架”有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等数百册20种图书,丰富了辖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体现了少数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氛围。“下一步,图书馆还将与区委统战部、区委宗教局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把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打造成管城回族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更好地服务及丰富辖区广大群众文化生活。”

此外,管城回族区图书馆还连续4年在国庆节期间举办画展,并在暑期开展环保创意手工秀等少儿文化活动,利用共享工程设备资源进行“暑期少儿电影”展播,受到了辖区居民的欢迎。

现代化个性化齐头并进

记者了解到,惠济区、管城回族区都为盲聋哑、身残人士等特殊群体开辟了残障人士阅读区,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管城回族区的残障人阅览专区配备书籍245套供阅览、借阅,全部为适合盲人读者的按摩学类、医学类、文学类及教育类、法律类等方面的书籍。借阅室除设有盲文图书专架外,还专门设置了残疾人阅览区,并配备轮椅一辆,供残障人士使用。

此外,管城区回族图书馆还在电子阅览室设立了视障人士有声阅读区、音像资料服务区,设置了可供残障人士上网的电脑,并安装了专用软件,视障读者可免费使用,此外,还向残疾人读者提供400余张电子文献及视听文献光盘的免费借阅服务。

惠济区的盲人阅览室配备电脑8台,盲文书籍100余册,安装有阳光读屏软件,可以为盲人读者提供有声读物。

随着时代的进步,阅读数字化、借阅设备自动化等成为图书馆的新趋势。

如惠济区根据自身文化底蕴,建立了地方数据库,分设“历史文明资源”、“汉文化资源”、“战争文化资源”、“金石资源”、“地方文献”、“文化遗产资源”、“共享工程惠济区支中心”、“惠济名人”、“文化旅游”等9大板块,读者通过网络即可查阅。惠济区电子阅览室还配备电脑30台,电子图书20万册,提供免费上网查阅资料、电子图书阅览等服务,并开辟未成年人上网绿色通道,未成年人持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可免费上机,每天不超过两个小时。

管城区图书馆设有成人电子阅览席及儿童电子阅览席,共有30台电脑,为读者提供网页浏览、信息查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播等多样化服务;而免证阅览、代借代还、电话续借、免费复印等人性化服务措施,在满足读者传统借阅服务需要的同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广大读者的称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