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何破除“部门利益”
“奶酪”坚硬怎么动?
谋事贵在务实
城市“牛皮癣”考验
社会治理能力
消除职业教育偏见
比高考双轨更难
低价药为何经常“消失”
权力不应过多干预艺术
深化改革需重视中间环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谋事贵在务实

近日,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在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反响。其中,“三实”中的“谋事要实”,直指为政的根本,切中了谋事的要害,是谋事的守则,履职的保障,须时刻铭记、自觉践行。

谋事要实,思想是前提。思想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好的思路决定于事业成败,领导干部的一切行动必须按照“忠诚于党”的总要求,细致谋划、严谨行事、扎实推进、稳步运行。我党一贯主张“实事求是”,任何一项方针政策,任何一项工作部署,都有一个指导思想问题。各项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深入结合实际,不能“纸上谈兵”。求实,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领导干部的应有品格。对工作来说,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不从全局出发谋划工作,势必要为明天的事业付出代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谋事要实,实干是根本。正所谓“工作靠抓,事业靠干”,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这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让人民满意的试金石。在这个意义上说,是不是实干,是态度、思想、事业心问题;能不能干,是能力、水平、方式方法问题。大凡成就一番事业的领导干部,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跑出来的。跑出来的干部,群众信不过,工作拿不起,将来走不远;干出来的干部,人民信得过,自己立得起,一路走得稳。

谋事要实,真干是诀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于己真,才能于人真,于群众真;于己实,才能于人实,于群众实。《语论》里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尤其是领导干部,理应真心实意对待群众,以真心换实心,用实情凝聚人心,提高士气,真正把工作的高标准立起来,敢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矛盾,不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谋事要实,政绩观不能错位。错位的政绩观占据了头脑,追求政绩只是为了给己留名,替己立碑,为己邀官,在“实”上必然心浮气躁、好大喜功,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甚至为快出政绩不惜注入水分,弄虚作假。相反,心里装着为民的理念,以“群众满意”为政绩,以此匡正自己的施政行为,势必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忙于人民的安危冷暖,自然不会染上私心杂念。坚持以社会建设、维护基层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夯土筑基的长效工程,摒弃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常思雪中送炭的暖心工程,摒弃锦上添花的应景行为;善为育才树人的长远建设,摒弃拔苗助人的急功近利行为。

谋事要实,主观与客观不能脱离。《汉书·河间献王传》中载有“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矛盾统一体。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防止在思想认识上陷入主观主义的误区。作为事物规律的“是”,隐藏在“实事”的内部,是从“实事”抽象出来的。因此,在“求”的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随意性,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拿着此时此地之“是”去套彼时彼地之事,当然要闹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来。所以,领导干部要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使我们的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谋事要实,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这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座右铭,必须作为一种智慧来珍视,一种修养来展示,一种品格来提升,一种官德来修炼,一种精神来弘扬。唯此,才能以突出的政绩造福于民,让群众高兴;以过硬的作风取信于民,让群众放心。 吴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