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均接待费是一种“被接待”
网络文明需大家建
不要因政策“小变动”
再做出婚姻“大决定”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预算公开需要更多“明细”
官微“斗气”:
管理缺位还是价值错位?
虚伪的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可怕
社会更需“准时下班文化”
部门利益藏腐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网络文明需大家建

如今,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上银行等,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内地网民达4.3亿多人。网络作为人们的公共资源应该是一块讲文明、讲道德、讲秩序的精神家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看到,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海量信息、便捷生活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东西。前几年,在网络中,传播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者有之,大肆抄袭剽窃、制造“文字垃圾”者有之,骗财骗色、报复他人、宣泄私欲者有之,热衷“裸聊”、身试“一夜情”者有之,等等,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也影响了社会风气。有人曾经这么形容:只要能想到、想看到的东西,在网络里都可以查到。

在网上畅游,欣赏名著,阅读时事新闻,了解社会动态,既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知识,也可以陶冶情操。然而,经常行走在五彩斑斓的虚拟世界里,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辨别能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就很有可能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甚至误入歧途。这么说绝非危言耸听,近几年来,有不少人已经尝到了苦头。他们当中有的人是侥幸心理作祟,浏览不健康网站,不料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有的是内心空虚,到网上寻求刺激,结果上当受骗。还有的人故意利用网络行苟且之事,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装模作样,可是一旦上到网中来,头戴“面具”、身穿“马甲”,便以为无人知晓、无人监督,于是“胆量”陡增、“心弦”特松,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飘飘然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

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其实并不“虚”,它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无论它怎样发展,其活动主体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个网络终端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紧密相连。既然是大家的公共资源,就需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网络文明运行。在现实生活中,人人讲文明、知荣辱,在虚拟的世界里遨游,同样需要扬荣弃耻,同样需要文明来导航。

网络管理者要讲文明,坚持依法管网。正确履行职责,尤其需要科学把握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切实依法加强网络监管,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封杀不良网站、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经营者要讲文明,坚持文明办网。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依法规范网站经营秩序,确保所有网站都能成为传播有益信息的渠道,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网络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网民也要讲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善于网上学习有益知识,不浏览不良信息;诚实交友,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重视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世界,妥善处理工作娱乐矛盾。

网络文明看似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现象,实则是社会风气综合反映的窗口,维护网络文明,是每个人共同的社会责任。申国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