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乌克兰月亮饺子
风趣的古代打油诗
入画 韩振兴 摄影
《皇太子妃劫持事件》
语言迷信
要核桃
黄河村探秘
许乃钊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核桃

马清贤

祭灶,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孩跑着要核桃!

这是流传在浮戏山中部二郎寨下的一首歌谣。

说起过年的风俗习惯,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在我们浮戏山中部的二郎寨下,三十年前小孩“要核桃”的习俗,很有特色。

要核桃,只兴大年初一这一天。新年早上,吃罢饺子,十二岁以下只要能够跑得动的孩子,不论男女,全部出动,大的领着小的,三五成群或单独行动,就在村里跑开了。这家出来去那家,东院出来去西院,家家不隔,户户必至。到门口甜甜地叫一声:“爷爷奶奶过年好!”人家就知道你是干什么来了,赶紧笑盈盈地上筐里或斗里抓把喜礼散发给孩子,他们急着往下一家跑呢。这就是“小孩跑着要核桃”。

之所以我说散发的是“喜礼”,而不说核桃。因为名义上是要核桃,其实,小孩跑到家里,不一定家家户户给的都是核桃。不说从前,仅说人民公社那会儿,核桃、柿子、杏,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挂果,收入都是生产队的。只有极个别人家院里长棵核桃树,家里才可能有核桃。没有核桃的人家就准备了糖果或别的什么东西打发要核桃小孩。由于山村农户家境不同,打发要核桃孩子的喜礼就不同。一般家庭都是购买水果糖,家庭贫穷的则五花八门,有红枣、沙梨、柿瓣儿、甜饼、馍头等等,甚至还有切白萝卜片过油炸一下当麻叶儿哄小孩的呢。

别以为是孩子,他们却精明得很。过年到你家去,你不给好东西哄着,出门就卖你的赖,路上遇见同行就宣传开了:谁谁家就甭去,给的是馍头!谁家给得好,谁家给得不好,不到半天时间就家喻户晓了。还没有跑到的孩子听说给得不好,干脆就不去了。

按当地习俗,过年那天,如果家里没有人登门,是一种不吉利的现象。在除夕夜熬年时,知礼节的家长就给孩子交待了:去要核桃时,见着人家该喊爷爷的喊爷爷,该叫大娘的叫大娘,恭恭敬敬地说一声“过年好!”的拜年话。谁家必须去,谁家早点去……

过年是给孩子过的,穿新衣,戴新帽,蹦蹦跳跳放鞭炮,多么欢乐,多么喜庆!孩子到了你家,就把欢乐与喜庆带到你家了。来的孩子越多,带来的欢乐与喜庆就越多。因此,孩子来了,你就得给人家一点喜礼,表示一下,也给孩子一个高兴。小孩子不拘东西多少,却懂得好赖。核桃一个,糖果两个,就高兴得屁颠屁颠的了。当然,有的人家宽裕慈善,给得会多些。

跑得快的孩子,不到半天就跑遍了全村,有兴趣的就跑外村去了,到外村如果有人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就得自报家门,说的好听人家当然不会慢待。同样是跑着要核桃的孩子,跑一天,成果却不一样,原因是孩子的性格所决定的。性格活泼的孩子到门口叫得亲热,说得好听,人家一高兴,不管是核桃或糖果就会多给几个,早点打发你去下一家。性格内向的孩子,到人家门口,一句话不说,人家就会慢待你,等半天才会想起来给你点儿什么,能不耽误事儿?

小孩一到十二岁,就不再参与要核桃了,在我们那里说,十二岁就是大人了,不说“甘罗十二做宰相”,从前十二岁就娶妻成家的不乏其例,再去要核桃人家就会笑话你了。要核桃的习俗行到改革开放后就慢慢地消失了,一是计划生育后孩子逐渐少了,不热闹了;二是家庭生活逐渐提高了,过年家里买的什么都有,不稀罕人家的了,宁愿在家里看电视,也懒得出去跑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