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强队杀手
英国新人成最大赢家
建业大将谭望嵩转投力帆
郑州娃娃遗憾未进决赛
寻找丢失的“年味儿”
寻找2014河南文化记忆
羊年春晚之“能说的秘密”
红红火火过大年
文化活动乐翻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寻找丢失的“年味儿”
——关注年文化之二

本报记者 秦 华 文 李 焱 图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意味着全家人的幸福团聚,“春运”、“春晚”的诞生,反映出国人对于春节的特殊情感。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年俗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那盛大庄重的仪式感似乎也渐渐变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春节有哪些值得我们铭记的节点?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怎样找寻失去的传统“年味儿”?记者连日来进行了采访。

根植心底的文化记忆

对于春节,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记忆。

“在我小的时候,人们物质条件贫乏,大家都十分注重烘托年的气氛,那时过年非常隆重,春节前一个月,大家都开始置办年货,家家的母亲都开始给孩子缝制新衣,年根儿了家家都要贴年画。” 国家级非遗项目朱仙镇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郭太运今年已步入90岁高龄,他从事年画创作已有70多年,对春节更是有着独特的情愫,在他看来,现在的年和过去的年大不相同,“说白点,现在的年没有以前‘算事’了。以前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如今在平时就可以得到满足。”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对过年最深刻的记忆停留在一幅温馨的画面中: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孩子们做新衣新鞋。“这些新衣新鞋是一定要到大年初一才能穿的,从小,年在我心里就是个除旧、纳新、团圆的代名词。”令田凯记忆犹新的还有拜年的盛况:“上中学以后,朋友多了,早晨给父母邻居拜完年后,就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出去拜年,满大街都是骑自行车拜年的,这是一个非常温暖的记忆。”

在50后唐秋英的童年印象中,春节意味着有好吃的、有新衣服、可以尽情玩耍,在过年前一两个月,小伙伴们就开始热切期盼着春节的到来;而春节最令80后刘璐怀念的,是可以买盒5角钱的啄木鸟鞭炮,把其中的引子一个个拆开燃放;在六年级的王嘉乐看来,春节最令人兴奋的是有了假期、压岁钱……

也许确如郭太运说的:“而今过年与往日已经大不同,现在天天像过年。”无可否认,一些传统年俗正在渐渐消失,但无论过年的形式怎么变,无论物质生活是否富裕,那份迎新纳福的诉求、对浓浓亲情的守望、对未来的殷切期盼从未改变。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

谈到“年”的由来与演变,著名民俗学家、百家讲坛《过年》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有鹏告诉记者,我国几千年的农耕生产方式规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古代,年,“刃”也,谷熟为“刃”,庆贺丰收的意思,“年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幸福,几千年来,年都是我们面对生活最重要的时间单位。”

在“年”的演变中,有一些节点值得人们了解。“曾经有六月过年的习俗,中原有六月六这个特殊的年节。后来,人们觉得‘年’在天热时进行不便于保存食物,于是慢慢地,人们选择了在冰封雪冻的时候过年。”高有鹏说,在冬天过“年”是几千年来人们选择的结果。年节在中国近代历史转折期也曾经历低衰期: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接受采用西历的做法,尝试废除旧历,然而,此次废除非常不成功,一批社会知名人士向国家提出意见,说废除延续了几千年的年节不顺古意。此后,在1934年前后,又兴起了新生活运动,民国政府继续推行新的文化思潮,宣布废除旧历,然而不到三年,很快又解除了。

“虽然年节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春节’这个概念是民国以来才做的具体界定,是袁世凯把年节改叫‘春节’,并纳入国家政令的。”高有鹏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过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有火药之后才有鞭炮,有纸之后才出现春联,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亲情的渴盼、对天地的敬重,“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信仰,是最伟大的凝聚力,也是我们最独特的文化符号。”

过好新时代的中国年

很多人认为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在田凯看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了,居住方式变了,大家逐渐遗忘了过年最基本的诉求,而仅仅是为了形式过年,“过年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形式是应该围绕着内容、围绕着大家心底的愿望来的。”

“有人问‘年味儿’哪里去了,其实是我们太匆忙了,对生活的理解太狭窄了,过年绝不只有吃喝玩乐。”高有鹏说,春节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年味儿”的变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传统的信仰的缺失,“中国人无论贫穷富贵都要过年,过什么?过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包含我们的信仰、对天地的态度,还包括对良心、责任、正义的信诚,这种信诚影响我们的民族品格。只有过好春节这个最凝聚人心的节日,我们的信仰才能回归。”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高峰,我们的文化高峰在任何时候都是年,年大于一切。”高有鹏说,因为一个拜年的祝福和团圆的愿望,我们可以从遥远的他乡千辛万苦回到老家,“春运”运的是什么?其实运的是家乡的情感。“无论历史怎样变迁、时代如何进步,我们仍需踏踏实实地过好年,这不仅是义务,更是责任,因为过好年不仅是在传承着中华文明,同样也传承着我们的幸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