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峡窝镇: 勇于攻坚当好发展领头雁 峡窝镇原隶属荥阳市,由原来马固人民公社改名为峡窝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公社,成立峡窝乡;1994年省政府批准撤乡设镇,更名为峡窝镇。2004年5月区划调整,峡窝镇整建制由荥阳市划归郑州市上街区管辖,成为上街区唯一的乡镇。镇域面积46.85平方公里,占全区3/4;辖23个村和3个社区,行政村总数占全区的3/4强;人口4.3万人,占全区的1/3;镇党委下设55个基层党组织,2300多名党员。 上街区峡窝镇是全国重要的阀门生产研发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郑洛工业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阀门之乡”。近年来,峡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 “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从峡窝发展的历史传承和现实基础出发,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和上街发展的大趋势,确立“城乡一元、繁荣和谐新峡窝”的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一都三城”战略发展目标,全力打造“阀门之都、职教之城、运动之城、宜居新城”,全面建设“经济强镇、生态靓镇、文化名镇、和谐乡镇”。 2014年峡窝镇在郑州市城区7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列第1位,在郑州市81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列第5位,在河南省百强乡镇中位列第58位。相继荣获“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河南省生态乡镇”、“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快’乡镇”(连续3年)、“郑州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先进镇”(连续2年)、“郑州市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镇”(连续4年)、“郑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连续17年)、“郑州市文化工作示范基地”等省、市、区多项荣誉。 克难攻坚 重点突破 2015年是上街区实现全域城市化建设的关键之年。 围绕全区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安置区、民生实事“四个十”重点工程,峡窝镇承担了全区重点工作中2/3的工作量。镇党委、政府从组建工作架构、明确工作目标、理顺工作机制入手,按照地域空间布局,成立了五云、金屏金昌、镇区、通航道北等4个片区指挥部。按照“定目标任务、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工作要求、定时间节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按照“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考核,每季度组织评比,每半年总结表彰”的工作运行机制,把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分解到月到周,较好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截至2015年8月底,全镇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增速30.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3亿元、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增速8%;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6亿元,增速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86亿元,增速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亿元,增速12%;招商引资达到1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区前列,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重大突破 集中力量摸排产业招商项目,做好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跟踪。近两年共引进资金48.49亿元,累计新上、续扩建企业重点项目27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10个,超1亿元项目19个,累计完成投资51.9亿元。完成智能电气产业园和道北中小企业产业园两个专业园区拆迁工作,入驻企业29 家;完成中铝物流园建设相关区域拆迁。促成郑煤机、中海威环保科技等工业项目和嘉韵·欢乐金街、建业联盟新城、方顶村明清文化旅游开发等服务业项目,以及中鹏通航俱乐部、啸鹰公司飞机组装与试飞基地、飞机展示交易中心等通航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并顺利建设。规划建设五云山养老产业园。围绕镇区改造、道路、中铝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和专业园区建设,加大拆迁、征地收储和对违法、闲置、低效用地整合力度,累计完成土地收储11358.7亩。 党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突出持续“深化、规范、提升”主题。将“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工作、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与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相融合。依靠1个一级网格,26个二级网格、52个三级网格狠抓落实,实现区域问题全覆盖。截至目前,网格排查化解问题率达96.6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五好”党支部争创活动及各党组织分类升级活动,引导一类党组织创建党建示范点;督促二类党组织努力提档升级;对于三类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成立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摘掉“后进”村帽子,推动“双强六好”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创建“效能型”机关党组织。抓好党建远程教育站点、“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及学用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开展党代会常任制工作。抓好党组织书记星级评定、阵地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等制度。开展圆梦“微心愿”兑现活动,全镇共征集微心愿95个,目前已兑现89个。圆满完成2014年农村“三委”换届和2015年机关党总支及下属各支部、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活动。开展党组织书记上党课、民主生活会、“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好干部”、警示教育等活动。按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省市区相关要求,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规范控制经费支出和使用。梳理行政处罚、强制、征收、给付、裁决等“五单一网”权责清单54项,形成了“责任、有序、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 全域城市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镇域内最后7个村庄(社区)全部拆迁完毕,拆迁农户3050户、8915人,拆迁面积84万平方米,标志着上街区村庄拆迁工作全部完成。截至2015年9月,全镇共建成14个村的安置区并实现群众回迁,建成安置楼233栋、建筑面积111.33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楼114栋、建筑面积200.33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生活保障性用房84万平方米。顺利完成洛宁路、衡山路、乌江路、汉江路、漓江路及通航二路等征迁任务,保障道路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拉大了城镇发展框架。五云山水系、方顶湖、太溪湖、冯沟水库恢复工程有序推进。圆满完成中原西路引线、五云路绿化工程及丹江路小游园建设。逐步推行“双改”,加快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村改居”工作,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努力实现“人的城镇化”。 民生社会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就医、社会保障、为老服务等热点、难点问题。郑州铁路技师学院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实现招生4600人;安阳路幼儿园、通航社区幼儿园、理想名城幼儿园、北京红缨幼儿园正式开园;丹江路小学投入使用;北大培文学校一期工程完工。建成通航、五云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累计完成就业前培训559人,城镇就业、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48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36万元。发放低保、五保、助残、优抚等资金1181.2万元。建成五云、晨光、金昌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志愿服务站。五云山养老社区及金昌社区托老中心项目有序推进。持续对19个在建安置区工地、10个拆迁村庄及待建区域、10个商业开发项目、41条列管道路、258家工业企业及隶属中铝河南分公司的1号灰渣库等在建、待建、拆迁、交通建设工程进行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覆盖防尘网1002750平方米,搭建围挡35354米,硬化面积142765平方米,安装冲洗设备26台,保障“郑州蓝”“阅兵蓝”。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和法治创建工作,抓好领导接访、信访案件包案、责任追究、重大项目信访风险评估,以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机制,结合“三查三保”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事故隐患,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5%以上,交办案件和网上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 本报记者 朱华 通讯员 陈春子 李伟娴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