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阅汉堂记
知味
民俗
随笔
散文
lh5c30
lh614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俗

钟馗图

连德林

过去,在郊区农村过年时,年画是不可缺的一项年货。那些年画不能说买年画,只能说请年画。在诸多的年画神像中,钟馗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位。讲究的人家要请一幅挂轴式钟馗像挂在中厅内,俗称“中堂轴”或“家堂轴”。一般家庭则请一幅木刻印刷的钟馗像,贴在迎门影壁墙中间的佛龛内。这幅钟馗像双目圆睁,嘴里露出獠牙,面目十分狰狞,小孩子们看见都很害怕。曾问过爷爷为啥要贴这种吓人的神?爷爷说这叫“打鬼头”,也叫“大鬼头”,他是专门打鬼的头领,贴在大门口鬼就不敢进院来。在贴年画的年三十那天,人们还要用高粱秸秆做成“打鬼棒”插在大门两边,说是与“打鬼头”一样,都能起到镇宅避邪的作用。春节贴“打鬼头”的民俗,以后逐渐消失了。

新中国成立后已上学的我,看过一出戏叫《钟馗嫁妹》,只知看热闹,还不知戏文的内涵。曾问过懂戏文又会唱戏的叔父,经叔父对戏文的讲述方知:相传钟馗是唐明皇时的一位学子,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因主考官行贿受贿,偷梁换柱,使钟馗落榜并气愤撞殿柱而亡,到了阴曹地府钟馗向阎王状告人间的不平事,阎王封他为“打鬼状元”,这就是人们传说的“打鬼头”。钟馗在世时有位叫杜平的同窗好友,为钟馗收尸埋葬,钟馗为报答杜平之恩义,便托梦把相依为命的妹妹嫁给杜平,从而引出《钟馗嫁妹》这出传统剧目。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郊区年集上,见过许多“钟馗图”,只是把钟馗像画的很大,而留白却很少,几个小鬼被钟馗的手压着,显示惊恐的样子,周围还有几只蝙蝠点缀其间,寓意“镇宅赐福”。被请得最多的是木刻印刷的“打鬼头”钟馗图,因价格低廉,家家买得起,也成就了家家贴钟馗图的民俗。小时见到觉得恐怖吓人,以后就觉得可亲了。现在每逢看到戏曲或电影《钟馗嫁妹》,就会联想到那个“打鬼头”钟馗形象。那画上的神原是人的钟先生,可说是幼年时代接触到的第一位人神故事,时至今日难以忘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