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聚焦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 郑州)1/2016-05/23/07/2016052307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遗址公园将考古成果推向社会
郑州是考古发现的文明古都
考古学发展的里程碑
考古是为先人“招魂”
期待中印考古合作
郑州考古还可“大显身手”
走向大众不等于考古娱乐化
学术研究不能躲在象牙塔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考古是为先人“招魂”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理事王仁湘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理事王仁湘

距今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郑州与洛阳之间的大河村人创造出的大河村彩陶文化,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使得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成为众多彩陶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理事王仁湘看来,大河村彩陶在众多类型的彩陶艺术中独树一帜,这些彩陶不仅记录了当时人们的信仰,而且也传导出他们对世界的感悟。

大河村彩陶中的纹饰类型丰富,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天象图案,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王仁湘介绍说,看彩陶不仅要了解器物所使用的范围、人群以及场合等,还要对纹饰有一定的知晓,观察的数量要多,还要经过大量的对比,很多几何式图形都是抽象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此,了解彩陶,不仅要看纹饰,还要知道纹饰所传导的信仰。

考古是什么?王仁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考古就是“招魂”,是为先人招魂。先人故去了,今人如何让他们活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招魂”的过程。今人要重新认识先人,让他们回归子孙的记忆,对现代人来讲,则是“安魂”。王仁湘说,考古就是通过对古代价值理念的认识,传承正直、正义的思想——这就是考古起到的重要作用,即是:让大家认识过去,接触过去,走向未来。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对于考古界来讲,是一场盛会,特别难得,也很令人感动。”王仁湘说,这场盛会的非凡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对考古专业人士而言,会议是对大家的鼓励和引导;对大众而言,能让民众更直接、近距离地接触考古学。“以前,公众受到考古专业方面的教育量太少,信息通畅程度相对较低,但是随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公众对考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度越来越大,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与考古学科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