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人与自然
史海钩沉
师恩难忘
新书架
书人书话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书人书话

墨白小说的个性与价值

刘 涛

《墨白小说关键词》一书显示了杨文臣深厚的文学理论素养和很强的文学鉴赏能力。本书代表墨白小说研究的新高度,在以下几方面可圈可点。

首先,本书结构非常灵活,没有采用一般学术理论专著所惯常使用的结构方式,而是从墨白小说的全面考察中,筛选十几个足以彰显墨白小说思想艺术特点的“关键词”,以这些关键词的解读为切入点,进入墨白小说的艺术世界。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关键词涉及墨白小说的思想内蕴,下篇关键词涉及墨白小说的形式特点。由于作者对墨白小说的情感认同和深刻理解,本书选择的关键词皆非常准确,如上篇选择“颍河镇”“苦难”“欲望”“焦虑”“时间”,下篇选择“色彩”“意识流”“题记”“元小说”等。这些关键词,是从墨白的小说世界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生硬地作为标签贴上去的。以这些关键词为路标,读者可顺利进入墨白小说的艺术迷宫,但有些关键词还可以添加进去,如“权力”、如“人性”。根据我自己对墨白作品的阅读感受,我感觉墨白小说如果被称为“先锋小说”,“意识流”“色彩”“题记”等形式花样翻新的先锋只是先锋之“表”,先锋的“底子”或“内里”则是他对人性恶的天才的近乎残酷的展示,是他对世界的绝望、虚无的生存体验。先锋形式的“外表”是为了更好衬出“人性恶”“生命苦”的“里子”。

当然,对于人性恶的天才展示对墨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使作品深刻,但也使作品打上了挥之不去的忧郁、绝望的底色。诗性的忧郁固然可使人奋起,但毫无拯救希望的人性之恶则会使人陷入颓废。墨白小说艺术上另一特点是“诗性”,我感觉这个词虽然难以把握,但对于墨白小说还是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墨白小说在本质上是背离传统的故事而趋向“诗”的。它不是着眼于人与人间纠葛的外在故事,而是以意识流的形式进入敏锐多感的个体内心对于存在的感知。所以趋于“诗性”而背离“故事性”。

第二,本书的理论概括能力很强,有较强的理论穿透能力。作者研究西方美学,理论功底很深,如本书探讨的“时间”问题,就显示了一定的理论深度。其他对“元小说”“题记”的探讨,都有此特点。

第三,能做细致的文本细读,对墨白作品非常熟悉。

通过文臣的《墨白小说关键词》,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墨白小说的个性与价值。关键词把墨白小说思想形式上的特点凸现了、放大了、聚焦了。如本书的第一个关键词“颍河镇”。颍河镇既是墨白小说故事情节发生的具体场景,又是他刻意经营的一个具有统摄作用的意象,颍河镇就是整个“世界”。他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来自颍河镇,回到颍河镇,属于颍河镇。

颍河镇是墨白的发现,也是墨白的独创,是他的世界。但关于颍河镇,笔者也有一点困惑。笔者认为由颍河镇可以窥见作者墨白的一些困惑,一些矛盾,一些文本的缝隙。例如,颍河镇是具象的,但作者似乎并没有去苦心经营它。它作为一个镇,作者写了它的历史,甚至不厌其烦地绘了它的方位地图,这样做好像回到了现实主义小说的范畴。但问题恰恰在于:墨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反现实主义的。他一方面描绘细节,但本质上他是反细节的。他的叙事往往要指向抽象,指向对生命、对存在、对历史、对人性、对权力的质疑和探讨。这种形而上的概括是否需要颍河镇这样一个具象去支撑?作者把颍河镇置换成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个河流,对于作品的主题是否会产生任何妨害?也许颍河镇就象征了整个世界,颍河镇是作者对于整个世界的抽象、隐喻和概括?但颍河镇同时又代表着乡土世界,是乡土世界的象征。那么,这两个象征之间是什么关系?乡土世界是与城市世界相对立而存在的,从这个角度看,乡土世界象征的颍河镇无法代表整个世界。这样一来,作者小说中所建构的颍河镇在不同小说中的内涵是不一致的。这里所谈的对墨白小说核心意象“颍河镇”的看法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可能只是一个伪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