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们读书,究竟能学到些什么?
防范H7N9并不难
可用于探测炸弹的蝗虫
花样散步效果好
名人尊师故事
从方位看“尊卑”
我喜欢出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可用于探测炸弹的蝗虫

凌启渝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生物医学工程助理副教授巴拉尼哈冉·拉曼,花了数年时间研究蝗虫如何处理气味,并正在开发半机器人版的蝗虫。拉曼说,创建这种半机器人的昆虫需要整合三方面的技术。

首先,得把蝗虫引导到需要它进入的偏远或危险区域。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采用具备生物兼容性的丝织物制造等离子体“文身”,贴在昆虫翅膀上,它能将光转换成热。借助激光瞄准文身,利用蝗虫远离热源的天性,可以控制蝗虫的飞行方向,比如,让右边的翅膀得到更多热量,就能引导昆虫朝左飞,反之亦然。

其次,一旦蝗虫进入危险区域,研究人员需要实时知晓它闻到什么气味。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将微型电极植入到蝗虫的大脑中,以便“劫持”它的触角,截留其得到的信息。

最后,得把信息从蝗虫所在的位置传送给身处远方的操纵者。图中蝗虫的小背包是团队设计的功耗低、重量轻的设备,它能将神经活动解码,记录到芯片上,或通过无线发送给操纵者。

摘自《新民晚报》

鸟类大脑小 “含金量”高

黄岗

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乌鸦会利用树枝搜索藏在树木中的昆虫;灌丛鸦懂得储藏粮食;日本的小嘴乌鸦会在十字路口,当汽车停下来时,把核桃放到车轮下,待车轮压开核桃后,再取走核肉。

捷克查理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研究表明,鸟类大脑小但“含金量”高,因为它们大脑的神经元密度高。鸣禽和鹦鹉的大脑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由于这些“多余”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前脑,大一点的鹦鹉和乌鸦竟然与灵长类脑拥有相同数量的前脑神经元。乌鸦和鹦鹉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猿类,比如说可以制造工具、从镜子里认出自己、计划未来需求、声音学习等等。

神经元的密度高,使得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快。而智力还有认知能力,都取决于大脑中神经元的绝对数量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此外,鸟类的视觉非常发达,动作也很敏捷,对于环境刺激后的反应相比灵长类更为迅速。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副教授刘阳表示,鸟类的智慧还体现在个体之间的复杂的社会行为,比如合作、冲突等等。“解析大脑如何工作还有高级智慧的产生,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问题。由于一些科学试验不能直接使用人,灵长类和鸟类是最好的替代的实验动物。这些研究有助于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帮助攻克大脑疾病。” 摘自《广州日报》

最热年伤了谁?

佚 名

一份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报让全球变暖的警钟再次敲响,公报称,从2016年全球前11个月数据来看,这一年非常有可能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受变暖影响,人与动物都被虐“哭”了。

北极熊很“脆弱”

一项研究发现,受北极冰川融化的影响,未来35年至41年内北极熊的数量可能由目前的2.6万头降至1.7万头,下降1/3。北极熊利用海冰来接近它们的猎物——海豹,而由于海冰面积的缩减,北极熊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数量已经开始下降。

驯鹿饿得“瘦身”

英国生态学会发表报告说,过去16年,挪威北极区域斯瓦巴成年驯鹿体重减少了高达12%,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报告说,气候变暖导致冬季气温上升、降雨量增加。雨水同雪接触后会结冰,阻碍驯鹿在冬季觅食到足够的地衣,饥饿的驯鹿容易流产,或者产下体重较轻的“瘦二代”。

报告指出,在2010年出生的驯鹿成年后体重仅48公斤,而1994年出生的驯鹿,成年后重达55公斤。研究专家艾尔本说,“12%听起来也许没有很多,但考虑到体重对繁殖与生存的重要性,潜在的影响就很大了。”

大堡礁被“洗白”

据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大堡礁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严重的白化事件,近年来,海水温度高于平常,珊瑚因此减少了藻类色素沉淀,被集体“洗白”。在大堡礁北部长700公里、保留最原始海洋生态的珊瑚带中,约有2/3的浅水珊瑚在过去9个月内死亡,是大堡礁历年来最大规模的珊瑚死亡事件。

人类易增“病号”

美国政府今年发布的报告称,全球变暖让美国出现了更多的“病号”,不仅身体受影响,就连心理健康也未能幸免,而且这一趋势在未来将愈演愈烈。奥巴马政府于今年上半年发布的322页报告称,全球变暖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食物变质。同时,由蚊蝇传播的疾病更加普遍,越来越多的人死于高温中暑。

摘自《北京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