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唐诗里的中国
侠士气与人情味
绿林侠义黑白观
名著撷英
生命始于50岁
手写的情书
看方格图可发现早期“老黄斑”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十招止住打嗝
如何正确“排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侠士气与人情味

李 标

名流故事

1919年陈独秀被捕。自陈入狱后,全国各阶层营救陈独秀成为全国性的浪潮。

有两个人也站出来,让陈独秀没有想到。

这两个人是反对白话文的桐城派古文家马通伯、姚叔节,均思想守旧,当初恨不得刨陈的祖坟。而此刻却为他说话。认为陈“所著言论或不无迂直之处。然其学问人品亦尚为士林所推许”。

若干年后,胡适在一封给陈独秀的信里写道:“在那反对白话文学最激烈的空气里,居然有几个古文老辈肯出名保你,这个社会还勉强够得上一个‘人的社会’,还有一点人味儿。”

两位老先生虽然抱残守缺,关键时刻,还是有些侠士义气。正是这种侠士义气,才让人们看到黑暗社会里尚有一线光明,正因为这“一点人味儿”,社会还是“人的社会”。

叶公超,民国著名外交家,恃才傲物。鲁迅逝世后,他通宵达旦地读完了鲁迅作品。虽不认同鲁迅的杂文,但十分欣赏鲁迅的散文和小说。于是,他写就两篇长文《关于非战士的鲁迅》和《鲁迅》,极力褒扬鲁迅,认为其超越胡适和徐志摩远矣。这引起胡适的嫉妒和不快,胡对叶说:“鲁迅生前吐痰都不会吐到你头上,你为什么写那么长的文章捧他?”叶公超板着面孔告诉胡适:“人归人,文章归文章,不能因人而否定其文学的成就。”叶公超与胡适是好友,而与鲁迅没有一点交集。叶能够抛开投桃报李的小圈子,实属难得。

刘师培属古文学派,崔适属今文学派,上课时互相攻击对方,毫不留情。凑巧的是,两个人在北大任教时,正好住在对门。两人相见,每次都恭谦客气地互称对方先生,鞠躬作揖,礼让有加。后人认为,这比“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更有风度和雅量。

摘自《羊城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