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唐诗里的中国
侠士气与人情味
绿林侠义黑白观
名著撷英
生命始于50岁
手写的情书
看方格图可发现早期“老黄斑”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十招止住打嗝
如何正确“排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林侠义黑白观

王 俊

史海拾珠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腐败的朝代之一,兵饷官俸的沉重负担、吏治的腐败、繁杂的徭役赋税,使得下层社会不少人铤而走险,亡命江湖。北宋中后期,异族入侵中原,宋朝国都、政府南迁,留下了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作为绿林社会求存与活动的地方,这构成了中国民间社会一个特殊的社会网络——绿林。

宋代以后,武侠聚啸绿林。动荡不定的生活,出生入死的共同命运,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注重群体内部的团结与忠诚,看重浓厚的江湖义气,为朋友可以承担某种神圣的义务,甚至自己的生命。这是绿林社会内部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由于绿林中人常处于极度危险的秘密环境中,因此采取结拜异姓兄弟的形式,以近似于血缘关系那样牢固的纽带将自己与别人拴在一起。

晚清革命党人和诗人柳亚子在1904年著文说:“吾二千年前之中国,侠国也;吾二千年前中国之民,侠民也。侠者,圣之亚也,儒之反也,王公卿相之敌也。重然诺,轻生死,挥金结客,履汤蹈火,慨然以身许知己,而一往不返,一暝不视,卒至演出轰霆掣电、惊天动地之大活剧,皆侠之效也。”

绿林好汉的侠义观凝聚在所谓的“江湖义气”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已经成为绿林社会内部为人处世的准则之一。相应地,江湖侠士对于违背江湖义气的叛变行为深恶痛绝。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张汶祥刺马案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观点。

同治年间,张汶祥及其好友曹二虎、石锦标都是捻军头领,三人如同同胞兄弟。在一次战斗中,张汶祥被团练头目马新贻俘获。马新贻厚礼相待,成功地拉拢了张汶祥,并劝张诱降曹、石二人。后张、曹、石三人与马新贻结拜为异姓兄弟。后来马新贻升迁为安徽布政使,其间诱奸了曹二虎之妻,并将曹诬陷杀害。张汶祥为兄弟刺死了马新贻,然后坦然受刑。

我们可以看出,在张汶祥身上表现出复杂的江湖义气:他一方面以义气为重,为结义兄弟报仇雪恨,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另一方面,他也可以为了与马新贻的所谓“义结金兰”,背叛捻军,鲜明地表现出了江湖侠义的蒙昧与原始特质。 摘自《中国古代侠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