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唐诗里的中国
侠士气与人情味
绿林侠义黑白观
名著撷英
生命始于50岁
手写的情书
看方格图可发现早期“老黄斑”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十招止住打嗝
如何正确“排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名著撷英

王 正

微品天下

《三国演义》中华容道捉放曹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关羽念及旧情放曹操一条生路,因而博得了知恩图报、守信重义的美名,但如何评价关羽的行为却是见仁见智。

关羽违抗军令救了曹操一命,情感价值超越了功利价值,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关羽”形象;但事有重轻,义有大小。《释名》解释“义者,宜也”,真正的义就是做正当的事,就是能够剖明大是大非,坚持基本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忠君爱国才是最高意义上的“义”。由于缺乏理性价值观作为人生准则,才留下了一个“可叹的关羽”形象。

《水浒》第十回写林冲来到房中“讨些饭吃了”。金圣叹批道:冷淡可怜。一“讨”字哭杀英雄。一个“讨”字所表达的直接意义十分有限,但在这特定的语境中,却把王伦的故意刁难、当时梁山的人情炎凉、林冲落魄的酸楚心境以及作者对英雄遭际的同情都表现了出来,语言的内存容量扩大了。

孙悟空从被压在五指山下到解脱出来保护唐僧取经,显示了一个正常社会秩序对人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你个人的个体能力,但要限制你个人欲望的极度膨胀。

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可以说是找准了人生定位,而他不能采用任何取巧的方法,只能用陪着唐僧一步一挨跋山涉水的方式到达西天,这隐含着无论能力多大也要脚踏实地的人生命题。取经的漫漫长途,既是孙悟空从事正义事业充分发挥个体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心猿归正”的精神成人的升华过程。

从1845年7月4日开始,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一座小木屋里隐居了26个月,每年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而劳动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才六个星期,其余时间全部用于阅读、写作和融入大自然。他试图证明:“人完全不必,也完全可以做到不在物质的罗网里苦苦挣扎。简单生活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以物质生活的尽量简单换来精神生活的最大丰富。”

《瓦尔登湖》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便是湖水的清澈、透明。“也许远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乐园时,那个春晨之前,瓦尔登湖已经存在了”,所以,人不是自然的上帝,而自然倒是“我们伟大的祖母”。人只有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重新发现自己的天性。

摘自《经典之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