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端午的鸭蛋
追求是一种坚守
鸡蛋壳颜色 与营养无关
“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爱花 必然爱家
分香散玉
苏打水怎么选
“游手好闲”的人生
中国古代如何厚待考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游手好闲”的人生

胡长白

史海拾珠

在非耕即读的旧世代,徐霞客立志平生以旅行为业,未免令人惊诧。

徐霞客在22岁之后的34年,走了21个省。在大明朝行将就木的时候,他也久病还乡,寿终正寝。这与李白、王维中年之后的游历又不同,二人名冠天下,诗文置酒,副业营生。

仗剑天涯,文动天下,徐霞客一样也没占。在生前,他的游记无闻于世。外甥季梦良曾受托整理霞客遗稿,但清兵于扬州屠城十日,举家遭戮。后经霞客幼子介立编辑,游记才辗转行世。

外境生出的欢喜,逃亡唤起的激情,不足以驱动徐霞客的游荡一生。二十几岁要越过山丘,寻访太上老君尚可理解,人到中年,可有半生如梦、一事无成的惊惧?行于半途,山水繁复,风光看厌,心烦体怠之时,可有进亦难退亦难,进而无趣,退而精神破产的悲凄和绝望?

所以,我对徐霞客的游荡有两个猜想:

其一,他也后悔过,但后悔是徒劳的,没有一条路可以重新走过。

其二,不管是否后悔过,徐霞客最终得了内心与外境相契相应的美感。他入了山林便是花树,涉了川泽便如波光,近了风月便成风流。譬如他写天台山,“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未必如同代人张岱写得那样美,后者文字极素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然而,霞客的文字更温暖,人意与山光合而为一。在张岱那里,外物仍为外物,人是旁观者。

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最后一次出行,一路西南而进。历三年跋涉,抵达今日文青心中的圣地丽江、腾冲一带。54岁的徐霞客双足重疾,再也走不动了。云南地方官敬重其勇气,派车马将之送回故乡江苏江阴。1641年春,霞客长逝,重返自然。

霞客原本打算死在路上的。他出行总是带着铁锹,随时候着只剩最后一口气、最后一步路的时刻到来,给自己挖一处容身所在。霞客本名弘祖。他走自己的路,也如父辈和时人期待那般,光耀了先祖。

摘自《广州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