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慢读书有益气质
“江郎才尽”亦可敬
奢华与教养
中医补血≠治贫血
狂放幽默的吴趼人
选择酱油 有窍门
古代官员如何退休
楷书的流变
也谈“看看再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代官员如何退休

凌 光

在中国古代,和退休这件事儿最相近的概念叫“致仕”,也就是辞去官职还禄位于君的意思。

据《礼记·典礼》记载,在西周的礼制中,已有“大夫七十而致仕”之礼。其后历代基本上是沿袭了这一退休年限,只是到了明清两代,情况才出现了一些变化。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丞相韦贤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以老病为由,上书请求退休。宣帝觉得他年事已高,不可以太劳累,就准他辞职,赏赐给他一百斤黄金和一处住宅。韦贤成了历史上第一位退休的丞相,开了丞相退休之先河。

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退休年龄提前至60岁。清代文武官员的致仕年龄比较繁杂。文官致仕年龄,一般在60岁上下。武官致仕的年龄,则随官职大小而异。清末光绪三十年后,为增加军营朝气,武官副将年满60岁必须退休。比副将级别低的武官,退休年龄更早。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官员致仕以后,能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呢?

汉朝以前,官吏致仕都没有俸禄。给退休的官员供俸,是从西汉开始的。汉平帝元始元年下诏,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致仕,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年俸禄两千石相当于州刺史,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省部级的高官。

唐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致仕,可得半禄;有功之臣,蒙天子恩典,可得全禄,如名相房玄龄致仕时,皇上特批均赐全禄。唐制还规定,授一至九品官永业田一百顷到二顷,永业田可传子孙。因此,五至九品官致仕后虽无俸禄,但生活仍可保障。

两宋时期对退休官员的安置和优待,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宋神宗以后,允许带职退休。官员致仕时,皆晋升一级。致仕后,仍可加衔晋级,参与朝政。与在职官员比,只是少了一点实权。   摘自《北京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