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内容为王”时代 电影豫军能否借势突围?
豫剧名家唱响北大
市图增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
张钧甯出演司马懿红颜知己
巧借喜剧外衣 描述父子情深
若为猎奇,也请带着敬畏
“大国重器”国庆档震撼来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为王”时代 电影豫军能否借势突围?

本报记者 杨丽萍 秦华 文 李焱 图

2010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影片数量、影院终端爆发式增长,相较于2016年,电影市场在2017年的发展势能进一步趋缓,无论是进口大片还是强IP、大明星、大成本制作的国产电影,表现都差强人意,以往的类型爆款几度“扑街”,反而是一些小众题材的类型电影口碑票房双丰收,有人说我国电影市场正在急剧变冷,也有业内人士预测电影市场正在重新洗牌,或许新黄金时代即将到来。近年来频频发力、逐渐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本土电影发展如何?电影豫军该如何趁势突围?记者连日来进行了相关采访。

市场渐趋理性 观众呼唤精品

相较于过去11年的爆发式增长,2017年的电影市场更为冷静,上半年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报收272.07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245.85亿元有了9.6%的提高,但若以超过2016年同期银幕5000多块的状况相较,这点增速就显得有些疲软。另一方面,电影市场的新出作品也略显疲态,不再像过去数年间频繁出现爆款作品,不少强IP、进口大片的表现也不如期待,不断有观众反映好看的电影越来越少,有时进入电影院竟没一部上映的电影是自己喜欢的。

“虽然2016年以后增速骤然放缓,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是一定会到来的。”郑州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尚蔚告诉记者,在过去连续十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电影产业依赖的是投资增量,用加速度来发展。2017年被中国电影界视作‘质量促进年’,电影产业在升级中放慢步伐,趋向循序渐进、健康、理性、平稳的发展,2016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更是为新一轮的蓄势待发奠定了政策基础。

“中国电影市场还远未到饱和状态,未来十年电影票房仍会持续保持增长,与此同时,影片质量整体提升、类型题材进一步多样化、主旋律题材电影有突破、影院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启动等新现象将会持续涌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电影管理处处长梁莉说。

产业蓬勃发展

精品层出不穷

近年来,河南本土电影频频发力,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兴衰之鉴》,故事片《叶问2》,以及最近火爆朋友圈的《守灵》、凭借先导预告惊艳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盐湖计划》等,以契合本土的故事内容、独特立意向全国观众展现了河南电影人的新姿态,一大群以80后为代表的河南青年电影人正积极活跃在国内电影行业,壮大着电影豫军的队伍和规模。

据梁莉介绍,除了国有电影制片单位河南影视制作集团公司,我省的民营电影制片单位如今已有近300家。十八大以来,河南电影已备案570部,完成影片182部,涌现出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兴衰之鉴》,故事片《叶问2》《忠烈杨家将》《夺路而逃》等一批优秀电影作品,初步形成了题材广泛、类型多样、品种丰富的创作生产格局。值得一提的是,由河南影视制作集团精心制作的历史廉政文化教育片 《兴衰之鉴》,以“廉”为核心,以“廉则兴,腐致衰”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被列入省纪委廉政精品文化工程和十九大献礼影片。

此外,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同名著作改编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先后在第三届丝绸之路电影节、第21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第38届开罗国际电影节、第18届香港亚洲电影节等众多国内外电影节上屡获殊荣。河南独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继《三个孬家伙》《正果》之后再推精品电影《守灵》,从108个国家和地区的2528部作品中突围,入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与这些电影相对应,涌现了如导演李春啸、李东,编剧王秋声,演员张优等一大批不断走向全国的电影人才。

除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影视公司、电影人才,省内的电影院也从郑州花开各地,其中全国48条电影院线中共有23条电影院线在河南省内落地,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作为我省自主品牌,在我省市场有影城183家,银幕844块,座位数 99408个,每逢有河南本土电影上映,总会在场次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

借力优质内容

凭借类型突围

从去年年底的日本动画片《你的名字》,到今年火爆一时的印度片《摔跤吧,爸爸》,两部电影给发展中的电影市场带来一个新的信号:资本不是万能的,尤其是靠自带流量明星、靠大小IP的投机金融资本,不是电影产业的核心资源,不能改变电影工业发展的规律,电影产业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依然是内容、创意和专业人才。而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大省,本土的电影素材和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好故事一定是一部电影的根本,也是口碑与票房的最基本的保证。”尚蔚认为,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讲述方式,观众买票看电影是一种自主的消费行为,那么完成度高的类型电影就有“先天的优势”,喜剧片也好,商业片也好,或者说强IP、大明星、大成本制作的国产电影都有其针对性的观众群体,也都显现出了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但一味强调IP或明星、特效而忽略了电影本身,自然会造成口碑下滑和票房失意。尚蔚指出,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影创作题材的丰富等,一些握住了“内容为王”原则的小成本电影,凭借新颖的题材有效地吸引了观众,因而成了令人瞩目的票房黑马。

纵观河南电影发展,不乏精品之作,但相对于全国电影市场的火爆,数量相对较少。在梁莉看来,河南不是缺少电影,而是缺少“配得上”河南的电影。对于河南电影未来发展,应把工夫花在刀刃上,全力以赴促使多出精品力作。“希望河南电影根植中原文化沃土,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着力提质增效,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加快河南电影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为我省电影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传播中原人文精神做出电影豫军的独特贡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