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向这样的基层考古工作者致敬
张伯驹: 百代高标 千秋丛碧
用眼睛聆听 世界的女孩
赏 树
刘恒: 写作就是用文字表演
缘深缘浅 我自安然
古人读书刻苦到什么程度
四方食事 至味在心间
防晒霜指数不是越高越好
各国如何礼遇退役军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赏 树

王小波

美文闲读

爱树,爱它整整一世的风景。它的美,自始至终,没有空缺。

从春日一棵破土而出的小苗开始,新鲜柔嫩的枝叶在阳光雨露下,一天一个姿态地生长;仲夏来临,昔日瘦小的枝条在不经意间,抽成一片绿海,跌宕起伏;金秋,自是黄叶飞卷,繁华落尽;待数九腊月,褪尽铅华,根根玉树琼枝在苍茫天地间傲然挺立又一年。

任一个晦暗的傍晚,斜风细雨,杨柳堆烟,为重重帘幕后的思念再添离愁,载进文人画士的名册佳作,代代流芳。然而它却从未在乎过这些,只是沉静地站着,汲取空中之露,涵养地下之泉,追求着自己平实的理想。

而它却不自知,恰是那最淡泊的宁静,成全了它与哲人的深交——譬如竹林之于郑板桥,譬如堂前三松之于冯友兰,譬如枣树之于鲁迅先生。

曾见过一幅图画,主题是荒原中的一棵树,幕天席地的背景,孤独的姿态,似有呼啸风来,漫卷千古的愁绪刹那间湮没了观者。

而另一个深刻的记忆便是西部沙漠的精灵——胡杨。当胡杨林大片大片地死去时,枝干仍会屹立不倒。立体的死亡凝固了永恒的时空,展示着无边的壮烈,令观者震撼。

无论是傲岸还是虬曲,有着灵魂的生命,自有不可凌越的气势!

虽未亲见,却有耳闻——树的本色,在深山老林里,方才显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可以想象,空山新雨后,寂静无人时,厚茸茸的苔藓铺满根茎,大地如同被漆上一层绿衣。人走在蒙蒙山雾里,耳边风涛阵阵,心神清净,空灵迷幻中,仿佛踏入一段与树之灵魂相交的、前世今生的缘。

其实,无所谓繁盛,无所谓衰逝;无所谓众,亦无所谓孤。赏树犹如赏阅生命本身,在心灵的对话中,在无限轮回的罅隙间,恍恍走过一世,留下的,是所见深处那挥之不去、永不衰朽的树之魂。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摘自《人文之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