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鲁迅文学奖评委议作品
贴秋膘:名家笔下写美食
13岁妹子斗诗 以一敌百
秋天 你好
诗情 勃发在浅浅的秋里
古代七夕怎么过
唯一传世的针灸医疗史图
“非油炸” 不一定更健康
同一个“罗斯” 不一样的国度
防晒衣不能勤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唯一传世的针灸医疗史图

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灸艾图》,是目前唯一传世的中国针灸医疗史图证。画中的场景与宋代关于针灸的论著《膏肓俞穴灸法》中插图惊人的一致,可以称得上是中医史上弥足珍贵的史料。

《灸艾图》中,在路边树荫下,乡村郎中正在用艾灸治病,只见一个郎中弓着腰,手持艾条,专心致志地在患者背后施灸。病人坐在地上,裸露着骨瘦如柴的上身,表情痛苦,他的手脚都被人抓住不能动弹。身边的女人因为害怕,一只眼闭着,另一只眼又睁着,关心医治的进度。一名小童在郎中身后手持一贴膏药,正准备给病人贴敷。画中人物脸上的怜悯和愁苦神色,很难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寻得。

细细欣赏这幅画,画家在描绘人物的发须时,用笔一丝不苟。又因为场景里是令人窒息的疼痛,所以画家下笔很重,力量不均衡。为了表现力量,还使用了大斧劈皴的画法。

这幅画的作者为李唐,是北宋的宫廷画师,擅长山水画。李唐在北宋灭亡后,冒死从金营逃跑,投奔南宋,可南宋在建立初期顾不上重建画院,李唐只得流落街头,以卖画为生。他一生画的山水画很多,出名的人物画只有《采薇图》和《灸艾图》,这两部作品恰巧都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特定时期的这两幅画都表达了李唐对故国的情感。《采薇图》借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用来讽刺投降金人的宋代同胞。《灸艾图》里的医生瘦骨嶙峋,却在全神贯注地医治病人。医生同其他村民一样佝偻着背,受农活劳累成疾。李唐画下了这幅民间风俗画,一方面是为了反映民间生活疾苦,另一方面医生帮助病患脱离病痛折磨,与抗金将士拯救百姓于水火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些契合。

摘自《解放周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