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原生活汇 上一版3
低头族 你的颈椎还好吗
秋冬健康 预防为先
购物狂欢季 线上线下同发力
网购需理性 不做“悔购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秋冬健康 预防为先

本报记者 苏立萌 王治

深秋时节,天气干燥,气温寒凉,一些疾病开始进入高发期,给市民尤其是儿童健康带来困扰,如何预防疾病侵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专家表示,这个阶段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疾病容易趁虚而入,建议从保暖、饮食等方面着手,为健康保驾护航。

反复感冒 当心“耳”伤

“孩子又感冒了。”市民齐女士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天气变化大,孩子上次感冒刚好没几天,就又开始发烧、流鼻涕,检查才发现是诱发了中耳炎。

据了解,因为气候原因,秋冬换季期间,儿童感冒更为集中。而且儿童呼吸系统脆弱,稍不留意就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对于孩子感冒,很多家长习以为常,往往选择自行用药。不过,如果治疗不彻底、不及时,还有可能引起更大的健康隐患。

“儿童感冒容易引起中耳炎。最近温差较大,一天坐诊下来,能遇到10~20例的急性中耳炎患者。”河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僧东杰说,人体的鼻腔和耳朵是通过咽鼓管相互连接的,正常状态下咽鼓管的软骨部是闭合的,而且咽鼓管的生理功能可以防止咽部液体进入耳朵,而感冒后,病菌可以通过开放的咽鼓管口进入耳朵,从而引发中耳炎。据介绍,成人的咽鼓管从鼓室到咽口,与水平面约成45度角倾斜,儿童则为30度,且短又宽,咽部感染更容易进入耳朵(鼓室)。

稍大点的孩子会表述耳朵疼,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可通过孩子表现进行判断,如果孩子连续多日发热,且不断地抓挠耳朵,耳朵有黄色分泌物流出,对声音的反应变差,注意力下降,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急性中耳炎。专家建议家长根据天气变化为孩子增添衣物,提前预防病毒侵袭。

合理饮食 防“痛”侵袭

秋冬季节,人们偏爱热腾腾的饮食,尤其是火锅、煲汤、炖菜等,而在享受这些美味的同时,一种代谢类疾病可能会悄悄找上门来。“这个季节是痛风的高发期,食用高嘌呤食物是主要诱因。”郑州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主任张国胜提醒,日常饮食中,一些肉类甚至部分蔬菜中都含有嘌呤,应该控制嘌呤摄入量。

大家通常说的痛风,是指痛风性关节炎。随着嘌呤摄入量增加,超过正常代谢量,就容易在体内淤积形成痛风结晶,沉积在相应的滑膜组织上,导致痛风发作,引起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而且多为大拇脚趾关节疼,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进一步引起关节变形,甚至引起肾脏损害,导致痛风性肾病的出现。

“一般而言,痛风的前期表现是高尿酸血症,但高尿酸血症并非一定会发展为痛风,其中,有20%~30%的高尿酸血症人群有痛风症状。在痛风早期、中期,控制饮食,控制嘌呤摄入,是可以实现根治的。但很多患者往往不再疼痛就停止治疗,这样容易使病情反复,甚至导致病情继续发展,出现不可逆的症状。”张国胜表示,近些年来痛风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与饮食息息相关。建议少吃或不吃猪、牛、羊等动物的肉及内脏、骨髓和菠菜、茼蒿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火锅、煲汤的汤浓,因涮肉也会含有大量的嘌呤,促发痛风的可能性更大,不妨合理控制饮食,提前把痛风拒之门外。

防寒保暖 远离“心”病

“一到秋冬季,心血管疾病门诊或住院病人数量相比其他季节会增加近一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一病区主任孙运告诉记者,天气寒冷容易使人们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另外,秋冬季天气干燥,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

说起心血管病,大家并不陌生,常见的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梗、房颤,甚至猝死等。其中,中老年人、肥胖人群、暴饮暴食人群、压力过大人群、嗜烟酗酒人群容易被心血管病“盯”上。此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摄入过量的脂肪和高胆固醇,再加之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生活无规律,心血管病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

孙运提醒,秋冬季节,市民不仅要注意防寒保暖,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证睡眠,适量运动,劳逸结合,预防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超重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病患者则要坚持服药,避免受凉、感冒和肺感染,以免诱发心血管病。另外,早上6点至12点心血管疾病高发,日常运动应要选择下午或晚上进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