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龙族的后裔》登录郑州电视台 今起每晚《黄金剧场》两集连播
今日大战“中亚狼” 国足不想再输球
全国女子足协杯赛 河南徽商晋级八强
建业热身大胜天海
青少年篮球春季赛郑州揭幕
“古都重宝耀中华”之“古都重宝”评选启动
多国语言诵读《道德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献礼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龙族的后裔》登录郑州电视台 今起每晚《黄金剧场》两集连播
扫码观看 精彩片花
扫码欣赏 优美主题曲
扫码观看 河南卫视 宣传片
扫码观看 郑州电视台 相关报道
关注公众号 看剧参与 精彩活动

由郑州报业集团投拍的《龙族的后裔》自1月6日开播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从今日起,该剧将登录郑州电视台一套《黄金剧场》,每晚两集连播,献礼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龙族的后裔》讲出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中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的民族气节,传播这些故事,也就是传播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精神传统、崇高品格、民族人格。”作为该剧的审片专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评论家韩宏宇认为,该剧“对今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楷模性作用”。

而这也正是该剧打动每一位华人、每一个家族,获得海内外华人圈的广泛关注,引起社会各界各领域情感共鸣的核心所在。

一部中华姓氏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的英雄史

十年磨一剑,四年始出鞘。《龙族的后裔》从前期创意构思,到筹备拍摄,再到成品,及至播出,已历经十四载。《中华百家姓》《追根溯源百家姓》《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中华百家姓·龙族的后裔》,这些曾用名,是总导演张清率领“百家姓”团队精益求精打磨精品的有力明证。

“姓氏起源这个题材很不好拍,《龙族的后裔》把它拍出来了,很了不起,尤其是我看到剧中出现了风后,觉得团队是真的在尽心尽力做文化的传承。”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郑彦英说,上古时期有很多传说,很多不为人知,或是被误传,比如风后,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女性,但在河南灵宝有很多关于风后的故事和遗迹。

“传说虽然无法明确真伪,但其存在本身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力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龙族的后裔》能通过故事,合理巧妙地运用、呈现,这就很难得。” 郑彦英说。

几年前,郑彦英通过历时一年多的海内外深入采访和对大量历史文献的研究,出版了《龙行亚欧》一书,从另一个视角,聚焦中欧班列,用文学特有的知识性、思想性、情感性、可读性、普及性,把“一带一路”更具体、更形象地呈现给普通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算是不谋而合,《龙族的后裔》以姓氏为脉络,重新解读历史,通过上古到先秦华夏大地涌现出的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历史人物的动人心魄的故事,让人们在追根溯源中体会到中华儿女皆为同一个祖先。”《龙族的后裔》总导演张清说。

更为巧合的是,百家姓团队提出“一带一路英雄梦,一纵一横百家姓”的主题,寄望每一位得姓始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或忠,或孝,或仁,或义,或礼,或智,或信的传统道德与智慧,能够融入每一个龙族后裔的血脉中,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与信仰,为当下提供力量。

“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几乎活跃在各个层面和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的典型。中原自古就是出英雄的地方,先贤们在这块大地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彦英说,他在走访中,看到了更多的当代英雄,他们以团结凝聚、奋发开拓、造福人类的英雄精神,续写着中原大地的新传奇,“希望姓氏文化和根亲文化可以唤醒更多人的家国情怀和中原儿女的英雄梦想!”

根之所系脉之所在,用姓氏好故事激发龙族精神

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条代代相传的无形纽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多都是通过姓氏家族得以延续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与中国固有的姓氏制度和中国姓氏蕴含的“天下一家”“万民归宗”等文化同源性密切相关。

然而,越是自然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家族文化的传承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家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也常常被忽略。近些年来,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时至今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智慧,从先祖先贤身上汲取力量,重塑民族精神,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

然而,道常道,术亦乏?如何去唤醒,是个难题。

这也正是《龙族的后裔》聚焦所在。追溯始祖,后代关心,故事凝练,便于传播;一个姓氏一个故事,切口小易进入;一个个英雄人物,或因功绩,或依承继,或为警醒,或被铭记,开姓氏之先,为后世楷模:其背后蕴含着的,正是家族文化的重要作用。重现一个个家族的成长、发展,在真情实感中唤起人们对家庭、家族的荣耀感,这正是对家族文化最好的传承,先贤们的家国情怀也将唤起人们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和眷念。

“这是一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好方式,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最原始、最永久、最根本的信仰!”著名作家、郑州人才特使阎连科欣然担任该剧文化顾问。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等纷纷盛赞该剧选题找得准。“一说‘百家姓’,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会一动,因为这其中有我、有你,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天用现代的方式来琢磨、思索、传播它,会引发很多对根文化的珍惜。”敬一丹认为,每个人追自己的根,其实也是民族在寻自己的根,并表示很乐意参与该剧的拍摄。

河南省原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张宇也表态,探寻根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百家姓是中华文明历史的写照,是根文化,同时这又承载着活色生香的百姓生活,挖掘姓氏文化,既有意义,也有趣。而《龙族的后裔》的故事处处流露出中华原生态文明,是一部结构宏伟而庞大的文化艺术作品。

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田中禾说:“城市化全球化让现代人失去家园,百家姓文化帮我们寻根问祖,保留家园的记忆和家族民风的传承,让现代人有一个精神家园和心灵依归。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

唤醒百家姓的生命力 让其成为凝聚中华向心力的载体

转型时代需要坚定信仰,复兴路上需要文化导航。作为中国首部百家姓主题电视剧,《龙族的后裔》从一开始,就以极高的立意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他们纷纷表示,姓氏文化是根亲文化的重要内容,这是河南传统文化的一大优势所在,称赞百家姓的策划和选题很好,认为拍摄《龙族的后裔》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对于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全球华人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十分有益。

河南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百家姓中排前100的姓氏有70多个源自河南,邀请各地华人来探姓氏源、寻家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根亲文化的“重头戏”。

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董锦燕认为,以往的寻根活动多侧重于寻根问祖和经贸交流,《龙族的后裔》侧重于通过讲述得姓始祖的故事,来诠释华夏儿女同根同源,用一种新的方式,在观众心中种下百家姓的种子,这不仅是丰富根亲文化内涵、增强姓氏荣誉感自豪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凝聚全球华人力量为河南发展做出贡献的有效载体。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好故事唤醒百家姓的生命力。以姓氏文化为凝聚的载体凝聚中华向心力,以根亲文化为聚合的载体聚合世界华人圈,为实现中原梦、中国梦凝聚力量。《龙族的后裔》是一种尝试,也是在普通民众心中播撒姓氏文化的开始。

期许星星之火燎原 用根亲文化聚合“百家姓”大IP

自1月6日《龙族的后裔》开播以来,此前给予该剧大力支持的胡葆森、姜明、陈泽民、石聚彬、张勇、熊维政、朱文臣、李伟、高国安、年永安、王建树、韩广收、姚忠良等豫企精英纷纷为姓氏文化再发声。

他们一致认为姓氏文化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先贤精神,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并积极倡议通过在河南建设百家姓文化园的方式,集中保存和展示姓氏文化,打造全球姓氏文化高地,通过姓氏这一充满生命力并和每个华人都息息相关的精神纽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凝聚民族文化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这,也正是张清坚定不移的目标。从跑步去寻根,到河洛文化行,从探访祖根地,再到姓氏文化进校园,他带领中华姓氏·寻根联盟积极推动每周一个城市、一处姓氏发源地的跑步寻根之旅,用脚步丈量中华文脉,与当地寻根代表一起祭拜先贤、弘扬祖德,挖掘优秀的家规、家训、家风。

这是一场寻根之旅,也是一场文化之旅,更是一场集体意义上的精神寻找和心灵认同,唤醒的不仅是沉睡的历史、民族的自信,还有产业集聚的新生态和经济发展。

“姓氏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身份符号之一,姓氏文化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张清认为,姓氏文化只有先让大众关注,然后才能继续深入,最后才是发扬光大。2019年3月8日,张清发起在河南省慈善总会设立“启源公益慈善基金”,专项支持姓氏文化活动,期许星星之火燎原。

张清说:“姓氏文化不是又老又古,而是正青春,互联网时代下它有无限可能:电视剧、跑步去寻根、公众号、书籍仅仅只是第一步,APP、有声栏目、游戏、衍生品等将逐一展开,最终将锁定姓氏文化的核心:中华姓氏产业园和百家祠!”

百家姓,连万家。好故事刚刚开始!

郑报融媒记者 秦华 苏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