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讯(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于成林)关注公众健康,强化慢性病危害宣传,加强引导防范慢性病发生。日前,中原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通过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调动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慢性病综合防控防治。 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2018年郑州市死因监测分析显示,我市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的分别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慢性病是威胁我市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超过85%的死因归因于慢性病,其导致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为加强慢性病防控,中原区以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慢性病危害宣传和防控,多措并举推进该项工作。 加强组织保障,构建防控体系。中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4月18日,中原区组织中原区委宣传部、中原区总工会、中原区教体局等相关单位召开中原区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协调会,就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统一思想,统筹安排,抓好创建工作落实,强化责任,确保工作效果。 强化部门协作,掌握慢病动态。为保障综合防控工作顺利推进,中原区政府组织建立了各相关责任单位联络底册,协调各单位开展工作。形成各司其职、无缝对接,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新格局,实现了从“卫生部门单打独斗”到“部门公众协作参与”的转变。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吃透标准,进行自查打分,为评价中原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掌握特殊人群,开展慢病监测。为做到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中原区作为全国疾病监测点,目前开展了死因、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等监测工作,自 2007年以来每三年开展一次全国慢病危险因素调查,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开展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覆盖率为100%。全区29个医疗机构开展了死因、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报告覆盖率为100%。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中原区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郑州健康大讲堂”和“河南省健康素养巡讲”活动;利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高血压宣传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日,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及控油壶、限盐勺等健康支持工具,提供健康咨询,讲解慢性病防控知识;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健康教育“五进”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逐步强化群众的健康意识。 建立防控体系,加强全程管理。目前,中原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科,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承担慢性病监测管理等职责。疾控中心设有慢病科,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在全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健康教育以及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管理纳入了家庭医生的工作范畴,为推进慢性病分级诊疗奠定了基础。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规范管理率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均达到了国家的要求。为探索建立“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的群防群控慢性病的工作模式,中原区从2014年起在全区逐步创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定期针对小组成员开展自我管理健康知识教育,强化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从有病看病到无病防病,群众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悄然改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大背景下,中原区顺势而为,开展“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打响一场与“慢性病”赛跑的“战役”,为中原区着力打造“四个中原”及建设以郑州中央文化区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提供健康保障,为提高全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