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碎片化阅读时代文学奖缘何长青
莫言和他的《红高粱》
路过最好不打扰
老年人感染为何不发烧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经》
咽喉疼痛的辅助疗法
马继兴:最早破译汉代青蒿古方
古时如何过立冬
为何不能擅自调节输液速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马继兴:最早破译汉代青蒿古方

著名学者屠呦呦在她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讲中,曾经提及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而这位老人,正是第一个破译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医书《五十二病方》的人——中医科学院教授、医史文献学奠基人马继兴先生。

虽然马老不善客套寒暄,可是只要一谈及自己的专业和课题,就像换了一个人,可以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千件珍贵文物中,最吸引医学工作者关注的莫过于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和竹简,帛书中记载的内容涉及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尤以医书最为珍贵。但是,帛书和木简的整理工作非常繁难,帛书残碎严重,而且文字释读疑难重重,很多问题涉及学术高端知识。所以,1974年,国家文物局组织部分学者成立了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当时,马继兴作为中医研究院的文献古籍专家加入了这个小组。

当年破解帛书的情况,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年代久远,文字古奥,释读疑难重重,而且帛书多处破损,字迹漫漶不清。马继兴凭着脑子里千百本中医古籍的底子,通过这些古籍相互印证,一个字一个字攻克,最终把这部上古医书破译出来。“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里,有一种久已亡佚的医方专书,它没有书名,只有52个以病名为中心的小标题,因此我们把它定名为《五十二病方》,它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古的医方。全书52题,9911字,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少则一二方,多的二十几方,总共280方,书中涉及的疾病症候名称103个,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就是在《五十二病方》里,出现了如今大名鼎鼎的“青蒿”,它是全书出现的243种药名中的一个。“一些药名为历代文献所未见,比如青蒿,为了方便采集,书中还特别记载了青蒿在荆楚地方的土名。”这本诞生于秦汉之际的古医书,可以说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宝贵医疗经验。

汉墓整理小组的工作完成之后,马继兴的心里始终放不下马王堆的帛书。他认为马王堆医书珍贵异常,如果不做全面的考证、注释,难以被更多的研究者认识其价值,于是他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近100万字的《马王堆古医书考释》,成为国内马王堆医书研究的第一人。

马王堆汉墓帛书的研究让马继兴对出土古医书一下子着了迷,他开始在全国考察跋涉,最让他难以释怀的便是流失的敦煌残卷。

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了一大批卷子书籍,约写于隋唐前后,绝大部分为佛经,也有不少医学残卷,但这一发现并未受到清政府的重视,反而引来国外盗匪,英、法、日、德、俄等国掠走了大批敦煌卷子,古代的宝贵遗产流落他乡。数十年后,这批卷子的真迹被海外学者整理,陆续公之于世,他偶然间从刊物上发现了这些资料,甚为珍视,悉心收集。

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马继兴用了30多年的时间,多方查找关于敦煌卷子的相关资料,最后一共寻找到敦煌医药卷子84种。根据这些影印复制的资料,马继兴1988年写出了《敦煌古医籍考释》,成为我国中医文献领域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敦煌古医籍的专著。

其实,敦煌残卷只是海外佚亡古书中的一部分。经过多年调查,马继兴终于列出了一个海外佚亡古医书的目录,世界上11个国家和两个地区的137家图书馆收藏有27250部中医古籍。马继兴带着他的课题小组在世界各地奔波,迄今复制回归了总计266种宋、元、明、清版本的善本医书和抄本,复制页数达174152页,校点出版或影印了69种善本古医籍,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中医善本古籍的抢救回归,被业界称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1994年,马老向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捐赠了多年来个人收藏的14部96册古籍珍善本图书。他始终认为,这些中医瑰宝不属于个人,它们应该属于国家。摘自《北京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