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陆俨少是近现代书画大师,以山水画闻名于世,被誉为“最后一位传统文人画家”。 将“元四家”摸了个透 “元四家”给陆俨少的养分最多、最直接。1929年所画的《临黄子久秋山图》,是陆俨少存世稀少的早期作品,画作中黄公望着笔自淡至浓的特征表现得很充分,披麻皴、矾头等一应俱全,粗犷有致。 陆俨少用笔施墨的底气来自“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王蒙的山水,无论树石,还是山峦,笔法变化多端,气势磅礴又不失精致。陆俨少一入王蒙的笔墨,很快就将其收拾成自己的笔墨。这表现为,那些有着王蒙影子的略具弯曲的披麻皴,山石间密密麻麻的细点、润苔,都融化成陆俨少自己的东西了。 绝去匠习,与古无悖 1944年作品《极妙参神册》,虽画于素册,然而笔墨表现都是上佳。后记曰:“长夏多暇,点染笔墨,遂得十有二帧,杂采诸家,或自心造,要当绝去匠习,与古无悖……”杂采诸家,当师古或者拟古仿古,总有着传统的因素,都强调“心造”。“心造”要“绝去匠习,与古无悖”,是陆俨少在笔墨成熟到能够自运的前提下提出的仿古原则。既要“心造”,又须“与古无悖”,这两者是矛盾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求画作不失“来龙”,又重“去脉”,在继承中创造。 峡江图式的创始人 1946年年初,陆俨少乘木筏顺长江东下,一路看山品水。二个月,使他对峡江的形态了然于心。 峡江图式凝聚着陆俨少对长江三峡的感想。我称之为图式,不仅仅因为陆俨少是表现长江三峡最出色的画家之一,重要的是他是峡江图式的创始人。水的灵动、流的急湍、漩涡的回转、浪花的飞溅,稍纵即逝,他以敏锐捕捉造化瞬息的眼光,线条既逼真又极富笔趣,两岸的高山气势雄阔,与水流形成壮美的对比。陆俨少的峡江图式,出之造化,发之心源,似具浑然天成之境。 山水画“百科全书” 《杜甫诗意图》的创作,可以说是陆俨少具备了调动笔墨的一应技法,并运用了自己的生活积累。甚至,《杜甫诗意图》可以“说尽”陆俨少半生的经历:他屡画屡散,屡散屡画,历经坎坷,锲而不舍,终成正果。 陆俨少喜爱杜甫的诗,且极有心得,对他来说,画杜甫诗图,是驾轻就熟的事。但杜诗严正,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诗精神,令其诗意丰沛,题材丰富,语言丰赡,要做相匹配的画境,则需画家以严正的态度投入创作。此画构图随着诗意而生,笔墨随着诗的语言而变,设色也随诗的要求而来,水墨、浅绛、青绿等山水画程式一应俱全,称得上是陆俨少山水画的一部百科全书。 摘自《解放日报》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