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教师
“错”也精彩
以学生为榜样
“小红帽”的秘密
小石头“历险”记
朵拉,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师情师语”等您来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错”也精彩

教育的本质植根于激励与唤醒,成长的路上需要引导孩子切身感知生活,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路上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反复的尝试。只要摸索、尝试,就难免会犯错,而错误本身也成为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载体。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势必要正确认识错误,能够将“容错”与“融错”良好结合,鼓励孩子在错误中进行反思与总结,令错误成为新的有效载体,能够以错为“荣”,更好地促进儿童成长。

生活中,哪里有错误,哪里就有成长。我家孩子最近对家务劳动产生了浓厚兴趣,无论是为了获得物质奖励,还是真的想学习生活技能,孩子有了这样的劳动意识,并且愿意付诸行动,这确实是一件好事。然而,现实总归没有想象得那么一帆风顺,“咣当”一声响,吓得我急忙冲进厨房,映入眼帘的便是碎了的餐盘和手足无措的孩子。看见孩子深深地低着头,牙齿紧紧地咬着下嘴唇,我亲切地拉着孩子说:“没事的,谁洗碗还没摔坏过盘子呢!”孩子轻松下来继续洗碗,不时还跟我商讨怎么能把碗洗得干净,冲碗的水还很干净,倒掉很浪费,怎么能够好好利用这些水。慢慢地,每次饭后孩子都会主动洗碗,并且制定了一项家规:干净的废水要舀进桶里以供冲厕所使用。孩子的尝试与参与,便是历练与成长,这个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我们要做的应是支持与鼓励,从内心深处包容孩子的错误,并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错误,不让错误成为前行的包袱。

恩格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把错误化开,将错误尝试最终引向正确。要把错误转化为宝贵的资源,要把一系列的事故幻化为美好的故事,需要有“融错”的能力。课堂不是按部就班地执行规划,而是思维的活跃与问题的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在于学生学得精彩、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灵动,课堂因“融错”而精彩。“融错”,不是纵容学生不负责的犯错,不走心的草率行事,而是要给学生以自由和勇气,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展现自我的欲望。一味寻求“标准”无疑是给学生套上了“紧箍咒”,导致学生因循守旧、畏手畏脚,甚至头脑麻木。只有给学生足够的自由与安全感,才可以打开思维的大门,给与孩子畅所欲言的机会。

成长是鲜活的历程,错误在成长中无时无刻不在真实发生,“容错”且“融错”,勇敢地直视错误,攻克错误,最终达成“荣错”。这样的成长是勇敢的,更是智慧的,不畏错误、敢于挑战才可以打造最优秀的自己。

惠济区香山小学 刘文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