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东风柳线长
文明之光照亮古今生活
吃 春
争艳(油画) 左国顺
《左宗棠与曾国藩》:读懂晚清大变局中的奋斗与困顿
石头的宇宙
优雅地老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明之光照亮古今生活

♣ 李福根

《一脉相承》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在越南传播与影响的专著,捧读此书,引人沉浸入古今联想。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孕育的成果渐行渐丰,涵盖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经年累月,朝代更迭,华夏子民顽强自立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这种可贵的状态一经产生,自然具备了传播功能。越南和中国山水相连,《一脉相承》论述:华夏“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帝王,从神农氏到颛顼、尧、舜等,都曾经南下‘抚有交趾’之地”。“越南的开国始祖,相传与中华民族同源。对此,越南史籍记载了两个传说,即‘鸿庞氏传说’和‘安阳王传说’”。中华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让人眼界顿开,中华儒家学说、科举制度、道教、佛教、史学、古代科学技术在越南的传播,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层面,引经据典论达诸多章节,汉字作为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发挥了先导作用。诚如专著作者马达先生所言:“文字跟着文化走。”

中华文明远播世界,灿若星河,熠熠生辉。远不说“郡县时期”,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国的郡县,“越南建立自主封建国家之后,仍与中国的宋、元、明、清等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与中国之密切,有如越南者”。

历史长河波涌浪翻,历史的天空云遮雾罩,研究历史需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尊重事实,实事求是。马达先生在中越文化关系史的研究状况中理性地分析:“前辈学者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的士人们在看待越南问题时受传统思想影响过深,未能够与时俱进,顺势而变,因此难免在思想认识上会存在较为深重的成见。”一语既出,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研究方法跃然字里行间,《一脉相承》,在研究中外历史文化的百花园中,流溢出赏心怡神的芬芳。

古代中越历史文化传播交流,有南下就有北上。马达先生理性的思绪凝聚笔端,论述了越南文化对中国的反哺。早在北宋初年,越南的占城稻便在我国福建地区安家,其稻种“耐旱”“不择地而生”,南宋时期已遍种各地,成为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之后,安南稻又成功地引进我国。马达先生由衷地赞叹:两款稻种“既丰富了中国的农业物种,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这一重要交流成果,值得史家大书特书。”

粮食如此,水果家族的多样化兴旺趋势,同样离不开引进。《一脉相承》介绍:龙眼、荔枝、槟榔、香蕉、橄榄、椰树、鬼目等热带水果树木的栽培,从我国汉代开始,相继出现一批又一批园丁向越南学习种植技术。同样,从越南引种的还有薏苡、丁香 、胖大海等数十种药类植物。平凡世界是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创造的,从古代走到今天,精神、物质、文化生活从贫乏到丰富,创造物质的人可歌可泣,创造精神文化的人亦然可圈可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子子孙孙生生不息接续创造的。

在马达先生理性的笔触中,浮现出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怡然自乐,读来又不禁蓦然联想起槟榔树下嚼槟榔的优美旋律,仿佛文明之光照亮了古今生活。唯恭敬、理性方可客观、全面、公正,马达先生对《一脉相承》的研究探讨是诚挚、理性、客观、全面的,自然洋溢着文明、友谊的礼赞。专著写作以秦始皇开发岭南为起点,使用了力所能及、目可所触的史料。越南建筑家阮安参与建筑明代初期北京城,越南兵制和火器制造技术对中国的影响,均占有应有篇幅。越南的开国传说,成为中越文化交流融合的佳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