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等
主题教育学习材料出版发行
打造更强盾构中国“芯”
相聚河之南 祈福拜轩辕
建立良性合作机制
推动实现共赢发展
首届泰国华侨华人 拜祖大典在曼谷举办
郑州先进制造业发展动能强劲
郑开同城郑州东部原水
干管工程首段贯通
新郑:“换道领跑”正当时
本周最高气温29℃ 天干物燥温差大
唱响新时代“牡丹之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重”其事·我们身边的宝藏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系列报道
第一篇章 “精神寻根”(上)
相聚河之南 祈福拜轩辕
2022年4月3日,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本报记者 唐强 摄

本报记者 赵文静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郑州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保护利用好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郑州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责任所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所在,也是郑州做大文化产业事业的潜力和优势所在。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表示,郑州要加快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高水平规划、全面启动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深化文旅融合,打造“炎黄子孙的寻根之地、中华文化的朝圣之地、中华文明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

本报今起推出《郑“重”其事·我们身边的宝藏》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系列报道,对郑州历史文化、文旅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多篇章呈现,生动展现郑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的优势、做法和成效。

草长莺飞,煦风拂面,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园区再“焕”新颜,绽放出人文圣地的庄严肃穆。沿拜祖通道,通过寻根门,景仰系祖坛,踏上轩辕桥,探访故里祠,恍若穿越岁月长河。

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在这里隆重举办。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中华儿女都将通过感触历史留下的痕迹、文明留下的脉搏,看到一个血脉相承的中国,激荡起对天地的认知、对宇宙的体悟、对生命的敬重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寻根黄帝故里 共筑精神家园

我们脚下这片热土,8000年前,裴李岗先民们已经开始了农耕生活。5000多年前,黄帝在这里出生、创业、建都,艺五种、播百谷、制冠冕、造宫室、定律历、创文字、建舟车,逐步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启了中国的雏形,点亮了中华文明的曙光,成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起点。

从“大河之南、天地之中”孕育成长起来的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黄帝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品格,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肇始春秋,绵延至今。1992年起,新郑市政府把民间拜黄帝活动升格为炎黄文化旅游节。2006年,河南省委把新郑当地举办的拜黄帝活动升格为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主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承办单位为郑州市人民政府、政协郑州市委员会,执行单位为新郑市人民政府。2008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仪程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2015年开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作为“保留举办”项目,年年举办,成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凝聚民族精神 传承黄帝文化

“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吾梦吾向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悠扬动听的黄帝颂歌一响起,便会牵动起亿万中华儿女的悠悠情思。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