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韬武略袁可立
春来茅芽甜
花事重重
唯有牡丹真国色(国画) 王文福
《艺术家们》 艺术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恢宏图景
你坐在春风里
故乡那片黄土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来茅芽甜

♣ 刘文方

“吃茅芽,屙套子,给恁老丈人编帽子。编几顶?编一顶,几顶丈人也不领情。吃茅芽,拍大饼,千军万马任我领……”一首童谣,让人忆起简单久远的岁月。

茅芽,是茅草在春天处于花苞时期的花穗,学名叫谷荻。它两头尖细,剥开后白嫩细软,又甜又香,里面躲着春天的消息和味道,藏着几代人简单快乐的童年。

当年,孩子们通过它真切地抚摸到了春天。

“三月三,茅芽露尖。”农历三月三前后,每天上学时,早已约好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拐到西北沟、后岭等地方搜寻着茅芽,抽两口袋,边吃边去学校。半晌里,通常也会把它当成零食。一层层地剥开叶子,露出一条软溜溜的雪白嫩茅条,入嘴嚼一嚼,满口清香,像口香糖味道。

那个年代日子慢,尤其对小孩们来说,几乎没啥时间概念。多数时候,一边抽茅芽一边嬉戏打闹,不一会儿就抽一大把。然后,四脚叉开平躺在草地上,头枕着书包,边说笑,边剥着茅芽,边唱着刚从收音机上学的流行歌曲。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隐约听见了上课的钟声,可还舍不得离开。等第二遍钟声又响起,每个人才一骨碌爬起,挎上书包,脚下生风,慌不择路,不顾一切地朝着学校疯跑起来。

当几个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门口时,老师早拎着一根青竹竿,黑着脸守在了教室门口。不过,多数时候他舍不得打,只是罚我们交出茅芽。

我们极不情愿地掏出一把把茅芽,放在讲台桌铺着的旧报纸上。茅芽被没收,一晌也就吃不到一根了。课堂上也静不下心,不时地看看讲桌上的一大堆茅芽,心里像小猫用舌头舔拭,用爪子抓挠。

下课时,眼睁睁看着老师卷着茅芽走了,眼巴巴地盯着一群小女生吃茅芽,小男孩们憋了一肚子火:“吃茅芽,屙套子,给恁老公公编帽子。”“给恁老公公编帽子。”“俺没有老公公,气死你。”

放学后,太阳还很高,孩子们便又背着书包奔长有茅芽的地方而去。猫腰,瞪眼,左顾右盼,在杂草丛里寻觅小茅芽尖尖。“这儿有!”“这儿也有!!”“这边好大好大一片啊!!!”……憋了一晌的小伙伴,大声叫嚷着,一边传递发现后的喜悦,一边飞扑上去,边抽边往嘴里塞。

茅芽有胖有瘦,有长有短,颜色各异。上年冬天,被小伙伴们放火烧过的地方,发出的茅芽特别多,颜色褐红与嫩绿相间,略显矮胖短小。水源充足的地方茅芽更嫩,更绿。

抽茅芽,得用心,类似抽蒜薹。一般就是抽、提、拔、拉、薅、揪、拽的动作。不过,抽蒜薹是“咯噔”声,而抽茅芽是“吱”声。抽不出来时,同样都得剥开它。抽茅芽有讲究,半隐半藏,没有完全露出地面的才好吃,完全长出来就味同嚼蜡了。

只要用手指捏着茅芽的细杆,均匀用力,轻轻一抽,它就发出“吱”的一声,成为你手中的小宝贝了,那惊喜是无法形容的。一时间,“吱吱”声不断,仿佛让人听到了春天的叫声。

抽得多,吃起来不心疼。通常会把剥好的一条条嫩茅条放到左手心里连成圈,用右手猛拍挤压,打出一张饼,比谁的大而圆。胜出者得意扬扬地把它放进嘴里,狼吞虎咽吃起来,嘴里呜里哇啦着:“吃茅芽,拍大饼,千军万马任我领”……

抽得少,吃起来格外吝啬。抠出三几根,小心谨慎地剥开,把绵软细嫩的捻子放到嘴里,细嚼慢咽起来。那份香甜满足,可不是现在孩子吃着棉花糖、口香糖所能体会的。

抽茅芽,一般有半月时间。暮春时,茅芽变成毛茸茸褐红色的狗尾巴状,几天后成了一束束白花絮,丛丛片片在风中摇摆,如秋冬季节里的芦花。

藏在茅芽里的童年,是那么开心快乐。究其原因,或许就是因为简单,能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