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的力量无可阻挡
找寻中华肇始的光芒
一杯贴心茶 温暖游子心
“百花争艳春满园”戏剧晚会上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的力量无可阻挡
第十六届黄帝文化论坛精彩不断

4月21日,十六届黄帝文化论坛进入第二天,五位专家学者,继续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探讨黄帝文化的时代担当。无可阻挡的文化力量,激励着现场每一位听众。

文化一脉相承

首先演讲的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玉赋,他数十年笔耕不辍,著书20余部600多万字,长期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为观众带来本次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担当》。

李玉赋认为,黄帝文化是源头文化、血脉文化、根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几千年来鼓舞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李玉赋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

“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和平观点、价值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等,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化支撑。”李玉赋表示,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汲取适宜时代发展的思想精髓,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文化的根和魂

“从黄帝到春秋战国,留下来的文化基因,中国所有的文化最核心的一个特征,都是要讲济世,就是要治国平天下。”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马平安指出,黄帝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血脉基因,黄帝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融相通。他用丰富的史料,深入挖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帝文化基因,精彩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黄帝文化既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黄帝文化是治国理政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息息相关。”马平安用几句话概括当天的分享——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黄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和魂;黄帝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血脉基因;黄帝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的动力;黄帝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相融合的,与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相融合的。 本报记者 张立

文明应当自信

“我们的文明原则一直是仁义、道义,这个原则表现在现代化的模式上、道路上,就是一个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乔清举,以清晰的逻辑,梳理了中国过去、今天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以更广阔的视角,阐释了中国与世界、与全人类发展的关系。

乔清举说,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但是,康庄大道不是平坦的,这个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甚至惊涛骇浪的冲击,我们要敢于善于做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各种斗争的准备。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乔清举说,未来人类文明一定是更加和谐美好、崇尚合作、崇尚互鉴、崇尚共赢。我们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四个自信,同时也有文明自信。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有其内在的道义支撑,有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有厚德载物,对于世界、对于他国、对于其他民族的包容。这样的文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时代,对于这样的文明,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

创建时代共情

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共情?河南青年电视文艺导演、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总导演陈雷,围绕这一话题,结合文艺节目导演实际集中阐释。

“我们的优秀文化,如何输出给国际?能够让老外们觉得OK认同,甚至高度认同。”陈雷说,那就要真正地去抓住每一个受众,与之产生内心共鸣。

陈雷认为,自己的创作要与时代共情,从观众的原点出发,那就要依靠传统文化,找到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的创新密码。让中华民族最基本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才能真正地与这个时代共情。

陈雷把自己的创新密码概括为——奇妙游:“我们用奇妙游的思想、思维,重新打开传统文化。”

黄帝是一个时代

“黄帝是一个时代,不是某一个人,是那个时代的一群精英,共同创造了黄河文化或者叫黄河流域、黄河中游地区古国时代和古国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以《考古发现所见黄帝时代的文明与社会》为题,用丰硕的考古成果,展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的文化基因和文明图景。

“很多历史文献都有黄帝的记载,但是对于黄帝时代究竟是哪一个时代,学术界一直是持有不同意见。”王巍把在探源工程当中关于黄帝时代文化和社会,用庙底沟遗址、双槐树遗址、铸鼎原遗址、青台遗址、孟津妯娌遗址等大量考古遗址的发掘成果进行了例证。

他认为, 5500年前到5000年前这个时段,黄河中游地区文化快速发展,社会出现明显的分化,所以考古学一般把这个时代认为是黄帝时代。这个时间,发展中心从河南西部迁移到河南中部郑州西部这一带,这一时期社会分化更加严重,有了成组的高等级建筑,规制可以看出中轴线的雏形,前后几进院落,反映当时社会出现了权贵阶层,进入到了古国时代。

王巍说,古国时代就是黄帝炎帝活动活跃的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一直到尧舜禹,这个时期形成宇宙观、龙的信仰,等等,对后来包括宫室制度、中轴线理念,以及中国几千年的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考古发现能够证明,黄河流域文化是中华文明主根主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