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父亲写的大散文
面炕鸡
奖掖之劳
沙漠之舟(国画) 郭佳祺宏
《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展现年轻人成长困惑
高高的香椿树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面炕鸡

♣ 周明金

“面炕鸡”又名“面包鸡”,是流传于淮河沿岸息县、淮滨县、固始县、潢川一带的传统菜肴。该菜品是由仔鸡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地域色彩极其浓郁。

面炕鸡的特点是肉质酥嫩鲜香,汤味甘醇,原汁原味,营养极高,且老少皆宜。汤的香味十分浓重,可以刺激食欲。其他面炕系列均来自于面炕鸡的原始做法。

取仔鸡宰杀、剖洗,剁成小块,打鸡蛋两枚,加面粉反复搅拌,直到每块鸡块上都均匀地涂上糊状为止。平底锅加油烧到八成热,将搅拌好的鸡块倒进去。估摸着贴锅的一面炕至焦黄,用铁铲翻过来,顺便用铁铲将鸡块分开。反复翻动小火慢炕,直到鸡块周身炕到焦黄为止,铲起来备用。

将葱、姜、蒜、八角炒出香味,添水烧至滚开,可以根据口味轻重放少许干辣椒。倒进炕好的鸡块,大火烧沸,中火慢炖。根据喜好,有加摊好的面皮的,有加丝瓜的,有加瓠子的,有加鸡蛋皮的,有加青菜、粉条的。有的地方把“面炕鸡”做成火锅吃,加入馓子、黄心菜,兑上鸡血、鸭血或猪血,便有了另一种风味。“面炕鸡”无论添加什么辅菜,都是汤鲜肉美,汤味甘醇,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食者无不称奇叫绝!

据说,“面炕鸡”与北宋大文豪、美食家苏轼有因缘:有一天,苏轼携伴游于淮水,到了当时蔡州境内的息县。苏轼沉醉于眼前的美景,在此驻足流连、捻须吟哦,忽觉腹中饥饿,便到一户人家求食。

苏轼乃是当时的顶流大明星,主人素闻苏轼才情横溢,又为官清正,难得一见,一时激动不已,想盛情款待,才发现自家太穷,只有两只小鸡和一些白面,而苏轼不仅自己食量大,还带了经纪人、助理和朋友。材料有限,如何做出美味?主人灵机一动,将小鸡宰杀洗净,剁成核桃大小的肉块,然后和上面粉,倒油入锅,油热后将鸡块置锅中炕成金黄色。随后,加入水和佐料炖开,便做出了满满一锅香喷喷的“面炕鸡”。肉香四溢,入口嫩滑,令苏轼赞不绝口。

据说,苏轼后来被贬惠州,所作的“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中的“鸡”,便是用来做“面炕鸡”的。

“鸡肉不够,面粉来凑”。来了客人,一家人也要跟着改善生活,一只鸡显然不够,怎么办?家庭主妇急中生智,于是便有了“面包鸡”。鸡,还是鸡,但是穿了厚厚的面装。再添加从自家园里采摘的丝瓜或瓠子,如果没有丝瓜、瓠子,可以摊些面皮充数,烩上满满一锅,既招待了客人,也让一家老小跟着打了牙祭。

日子越过越好了,吃腻了大鱼大肉,人们又想到生活贫困时的美味“面炕鸡”。经过厨师的加工、改进,除葱、姜、蒜外,还加高汤、料酒、胡椒粉、味精、鸡精及其他佐料,提鲜增味,做出了不同风味、不同口感的“面炕鸡”。有的饭店还以“面炕鸡”为招牌菜,向顾客推售。

现在饭店里做的“面炕鸡”虽然品相不错,却怎么也吃不出乡村家常菜的滋味。一是速生鸡、圈养鸡影响了食材质量,二是佐料太滥影响了原汁原味。“面炕鸡”在食材选料上、炕的过程、炖的火候上都是有讲究的,首先要散养的小土鸡,喂的是五谷杂粮,喝的是天然水,鸡在地里散跑,吃的是草籽、虫子,不断地飞跑腾跃,鸡肉才紧绷有弹性。其次炕的过程必须小火慢炕,才能周身金黄,外酥里嫩,最后炖的时候必须大火烧沸,中火慢炖30分钟,香味才能被牢牢锁在鸡肉中,久炖不散,咬开食用,奇香无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