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擦亮学校特色品牌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师情师语
倾情只为桃李开
启智润心育英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致敬追光者
走近那些向光而行的一线教师
倾情只为桃李开

栏目记者 周 娟 苏立萌

追光者:

中原区伊河路小学 郑芳芳

育人心声:

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和赞赏。

“‘我’自诩‘剃头大师’,结果小沙头发被‘我’剪得坑坑洼洼,‘我’不是‘剃头大师’。”“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让小沙吃尽了苦头,最后还要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他也不是‘剃头大师’。”……教室里,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到底谁是‘剃头大师’?”“作者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郑芳芳以问题做驱动,带孩子们用一场热烈的辩论赛开启了《剃头大师》这篇课文的学习之旅。

“给孩子一个能充分发挥的课堂,这个过程,既让孩子学会思考,也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素养。”郑芳芳说,重要的是走近孩子,倾听孩子。上课的时候,她总是尽可能地给孩子们交流、分享的机会,活跃的班级氛围,是牵起师生间相连相通的纽带,让孩子们的学习之旅成为“生命绽放”之行。

从教20多年来,她总是用热情去感染、去影响、去引领学生。她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然,夸的前提一定是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课堂纪律、同学之间相处、日常完成作业等规则都要首先明确。在此基础上,运用夸奖的方式,激励孩子,让孩子慢慢朝着各自的目标靠近,变得越来越好。

她在班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们,你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闪光,老师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班上有一个孩子,比较敏感,不接受批评,对于同学和老师经常会有抵触情绪,脾气一上来像只“小刺猬”。通过和孩子的家人沟通,平时观察孩子的表现,郑芳芳发现,当他情绪平静下来之后,你再跟他谈之前发生的事情,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当孩子再次出现问题的时候,她就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当时不说,等这个事情过去了以后,再去和孩子聊天,此时,孩子会慢慢把心里的想法倾诉出来。当他表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郑芳芳笑着表扬他,鼓励他,为他点赞。

一次数学课,老师指出他的作业问题后,他很平静地就接受了。课后,郑芳芳拉着他的手,开心地说:“你今天表现得真好。”他说:“郑老师,我觉得您说得对,老师指出我的问题,是为了让我变好,而且,我有什么想法,可以课后再去和老师沟通。”孩子的这番话让郑芳芳倍感欣慰,她专门在班上又郑重地表扬了这个孩子。

就这样,她用爱心、诚心、耐心、细心,呵护每一株幼苗,让他们茁壮成长、灿烂开放。

走在路上,曾经教过的“小不点儿”远远看到自己就开心地招手:“郑老师!郑老师!”课间,惊喜地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心形小卡片,上面写着:“郑老师,我想你了!”课后,发现一张夹在自己书里的小纸条:“郑老师,猜猜我是谁?”……孩子们纯真而纯粹的爱总能令郑芳芳感到快乐和欣喜。

中原区优秀班主任、中原区师德先进个人;多次获得省、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参与的省、市级课题结项并获得好评;在“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中获得视频课示范奖……像春蚕一样,吐纤细绵长的丝;像蜘蛛一样,织轻柔温暖的网。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却有点点滴滴的幸福。正如她所说,做教育,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循序渐进,聚沙成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