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新区教育论坛开讲
金水区外国语小学
普法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出行
普惠路第一幼儿园萌娃为高三学子助力加油
文化路第二小学篮球小将赛场展风采
有效沟通 共育栋梁
让不同的声音碰撞出精彩的课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不同的声音碰撞出精彩的课堂

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是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刚刚度过令人欢喜的春节,我想孩子们对春节的话题一定很感兴趣,谈起来也必定内容丰富,滔滔不绝。

站在讲台上,我满怀期待地抛出自认为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谈谈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果出人意料,教室一片沉寂,零零散散有几位同学举手发言。一个女生第一个站起来发言:“老师,我不喜欢过春节,过年的时候走亲串友很没意思,亲戚朋友来我们家聚会吃饭会留下很多垃圾,他们走了以后,我和妈妈还得辛苦地打扫卫生。”我一时反应不过来该怎么评价。接着又一位男同学发言:“老师,我也不喜欢过春节,长辈给我发压岁钱时我还得礼貌地回敬祝福,感觉很尴尬。”继续提问,一向不举手的刘同学手举得老高了,站起来说:“老师,每逢过年,亲戚见面了都会问我期末考试成绩如何?得奖状没有?我的成绩总是不好,这样的问题让我很没面子。”

他们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预设。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动不动都是不喜欢、不开心?一种不理解的情绪油然升起。可是,“不喜欢”春节有错吗?孩子们的回答也是事实,并且很有道理呀!课堂还是要继续下去的,可是在这种沉闷的气氛下讲课会影响我的情绪,孩子们的听课兴趣与效果也可想而知。沉默之中,我在思考如何打破这种僵局,硬把他们的思维拉回来,让他们喜欢“春节”太勉强了。

接下来,我微笑着对这几位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发言很出乎老师的意料,因为在我小的时候,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对春节都是无比地期盼。不过,他们几个的发言让我觉得很真实,也很有主见,这种敢于表达内心感受的精神很可贵。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我想,还有其他同学也会有‘不喜欢’春节的感受……”这一番认同的话说到了同学们的心坎里,他们原本暗淡的表情略微浮现出一丝笑意。课堂气氛终于有了一些暖意。随后,我出示教材中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插图,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投向大屏幕,有的同学还发出了“哇”的赞叹声。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春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去感受老北京人红红火火的春节,了解人们过春节的习俗。相信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这一课,你会对‘春节’有不一样的认识。”就这样,同学们带着期待进入了新课学习。

我想,大多数老师都在课堂上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的理解与预设相矛盾。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也进行了反思,当学生的想法与老师设定的答案不一样时,作为教师,不可以硬把个人的理解或答案强加于学生,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孩子们不同的见解否定。仔细思考,他们的回答也不无道理。要想轻松驾驭课堂,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实际,考虑到现实与教材的差距,从不同角度预设多种答案。例如:《北京的春节》一课,这篇文章写于1951年,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是很匮乏的,精神需求也很容易满足。而我们现在的社会物质丰富,娱乐方式多样化。两者相比,生活感受必定存在差异。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矛盾,允许个性化思维的迸发。正是因为教材与现实的差异才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循规蹈矩、教答案,只会让课堂乏味。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课堂,有不同声音的碰撞才能呈现更多精彩。

管城回族区港湾路小学 魏艳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