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防灾减灾进校园 织密安全保护网
用爱温暖教育
做最好的自己
品读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做最好的自己

追光者:郑州中学附属小学 张丛梅

育人心声:给孩子们的心灵种上香花美树,为他们的心灵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2003年8月,满怀着对教育深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张丛梅来到了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做最好的自己”是她的座右铭,她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从教以后,她不断思考,终于给自己定了位:“我也许不是学校最突出的老师,但我可以做最有特色的老师。”

她以班级特色活动为线,串联孩子们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校这个大花园增光添彩。

在她的班上,每天会有一位同学因为表现出色而获得“班级日记”的“著作权”,“班级日记”成为一项令学生向往的作业。她说,写“班级日记”的初衷是源于自己的偶像——魏书生,他就是利用班级日志这个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律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以此为基础,她探索出了更能激发孩子能动性的方式。

大家争先在“班级日记”上留下自己的“小脚印”,态度是那么真挚,书写是那么认真,一篇篇作品令人惊讶。通过写“班级日记”,她发现,班级管理工作好做多了,很多事情都能通过“班级日记”来了解,师生也可以借此真诚交流。不仅如此,作为语文老师,她还可以通过“班级日记”了解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孩子们由以前的不会写,到现在越写越精彩。“班级日记”成了一种荣誉的象征,成了一次成功的体现。

而“成功日记”则让每个孩子都找到成功的感觉。在记录自己“成功”的同时,学生收获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满足与充实,他们用自己的视角观察自己、观察周围,观察着生活、体验着成长。“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批改日记的我。”张丛梅说,自己每天像农夫在丰收果实一样,感受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变化,感受他们彼此敞开心扉交流的幸福,感受他们收获成功的愉悦,辛苦着,但也幸福着。

“女神节”“母亲节”时的“护蛋活动”,让同学们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情,感恩父母;“班级饺子宴”,在集体的温暖中度过传统节日,感受家的温暖、集体的温馨;在“我们的节目”中发掘有特殊才艺的人;“班级照片墙”,让孩子们在分享中饱览各地美景,在交流中收获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每个学期的班级合影,更是记录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个性品质、兴趣、才能等在集体活动中得到表现,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调整。带着这样一份执着,张丛梅带着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一点点成长,带他们体验生活,发展个性、舒展自我。

她也因为孩子们的成长而成长着:所带领的班级荣获郑州市文明班级、郑州市书香班级称号;所教学生荣获河南省诗词大赛一等奖;个人多次荣获市、区级表彰……她说,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自己越来越感觉到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作为老师要细心呵护他们,看着他们慢慢长大,陪着他们沐浴阳光风雨,带他们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