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春望 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先机 加速释放AI价值
以更有力举措 筑牢流动儿童保护防线
推进“四好农村路” 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加快推进专门学校 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
加强监管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完善产权保护立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孙中岭:
推进“四好农村路” 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要想富,先修路。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及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农村路网提升行动的要求,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总里程达453万公里,硬化路通村率超过99%。”全国人大代表、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中岭说,“然而,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中西部传统农区仍有23%的自然村未实现户户通,特别是我所在的山区农村,18%的入户道路仍为土路,雨季通行中断率高达45%,直接导致农产品滞销率增加了12个百分点。因此,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对于现存的问题,孙中岭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执行存在梯度差,二是建设标准不统一,三是管养机制不健全,四是资金筹措渠道单一。

为此,孙中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实施差异化攻坚计划。即建立三类清单管理机制:将未达标村按地形条件分为平原、丘陵、山区三类,分别制定2025年、2027年、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确保精准施策;创新“以工代赈+”模式:在中西部23个省份推广“道路建设+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机制,确保本地用工比例超过60%,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国家传统村落道路保护专项基金:加强传统村落道路保护;推广道路建设指标置换模式:允许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反哺道路建设,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试点路权质押融资:将道路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纳入融资担保范围,创新融资方式。

三是建立智慧管养体系。开发路长制数字管理平台:实现病害AI识别、养护资金区块链追溯,提高管养效率;建立建养一体化考核机制:将后期养护质量与建设资金拨付挂钩,确保道路建设与养护并重;培育农村道路养护合作社:给予税费减免和设备购置补贴,支持农村道路养护事业发展。

孙中岭还希望有关部门统筹考虑传统农区的特殊需求,在政策供给、资金安排、技术标准等方面给予差异化支持,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为全国农村道路建设提供示范样本。

本报记者 卢文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