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此一劫,
刘禹锡当大放悲声
炒作教师收礼更像是一种道德洁癖
修活人故居?
拜托 别再闹腾了!
月饼票衍生利益链 “黄牛”日进千元
飞行员辞职“零赔付” 是偶然还是进步?
ZHENGZHOU DAILY
新闻时评
蜡烛
残奥会上的收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有此一劫,
刘禹锡当大放悲声

有此一劫,

刘禹锡当大放悲声

假如刘禹锡从唐朝回到现在,将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未经他本人同意,和县现任官员把他那著名的“陋室”从文化符号上彻底颠覆了,从建筑形态上彻底改造了。

为让“陋室”改造达到所谓有新意的规划标准,和县建设部门计划在陋室园里新增“金经台”、“鸿儒阁”、“山水楼台”、“草色亭”等多处人造景观楼阁。此外,还要拆除附近的一所学校与民宅,届时陋室园将扩建到100亩,与整个县城融为一体。这项工程整个投资将达数千万元。(9月8日中国新闻网)

“陋室”之“陋”,不是现今官员的精神诉求。因而,此前的“陋室”,就已改造的不“陋”了。1988年,和县投资近百万元,在“陋室”的“仙山”、“龙池”一带,扩建成了一座“陋室园”。整个园子占地50多亩,山上建有江山一览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临流亭、履仙桥等。可以设想一下,即便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刘禹锡也断然写不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样的句子,因为临流亭里,哪能产生陋室之感受?履仙桥上,又何来德馨之随想?

拿数千万巨资整体扩容改造“陋室”,实在是对“陋室”做无情嘲讽。此番改造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将无迹可寻。“调素琴,阅金经。”也会被浮躁之声所替代。一处本土的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不再有它固有的仙性、灵性,而成为一处金钱堆出的废园。这样一处所在,已不再是一个文化载体,德馨之士,不会去那里做精神朝拜。再到彼处找寻人文意义,无异于缘木求鱼。

改造“陋室”,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破坏。做这种事官员的胸怀、情怀,和刘禹锡有霄壤之别。对刘禹锡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理解,偏到不能再偏,陋到不能再陋。“包装”刘禹锡“陋室”,“将本着历史原来风貌”,此一说是自掌自脸,也是狠狠地打在历史的脸上。“包装”刘禹锡“陋室”,是“着力营造文化品位”,此一论更是纯粹的妄言。“陋室”本身即代表着一种文化品位,一种价值取向,新崭崭的水泥、钢筋、瓦块、砖头垒彻不出文化品位,楼台庭院式的虚假强加只能取消其文化品位。“包装”刘禹锡“陋室”,类似于娱乐市场的恶搞,而恶搞刘禹锡,恶搞者只能自取其辱,留下一项毁坏本土文化的丑陋记录。

“陋室”的命运,映照着当下本土文化的命运。打着建设的名号,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公权力肆意践踏文化、毁坏文化,已蔚然成本土的一大特色。古人之德,曾在“陋室”熠熠生辉,今人无德,令“陋室”的精神、操守尽失。刘禹锡若知道他在刺史任上的住所“陋室”有此一劫、有此一难,当大放悲声、痛哭一场。 今 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