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挂职
冯玉祥在郑州
郑州鱼市的往事
文庙断想
《我说风月无边》
绵山奇观记
精品文摘
精品文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冯玉祥在郑州

中午,阮专员亲自带人抬来几个大食盒。冯先生说:“这么多人,咋够吃,抬回去吧!”随后他和阎锡山、宋哲元、张自忠及几个随从,来到我家吃饭。饭是黑窝窝头、小米粥,菜是咸芥菜丝。冯先生边吃边乐趣地说:“吃饭还是家常饭,穿衣还是粗布衣。蛮好,蛮好。”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走时,冯先生给我家留下了几十块钱。他们走后,父亲说:“这饭不对阎老西的口味。冯玉祥、张自忠吃得都很香,阎锡山把一个窝窝掰四瓣,只吃了一瓣。”他们进我家时,父亲让我向几位将领鞠躬,宋哲元给我三四十块钱说:“给小侄买糖吃。”当时的钱相当于银元。

碧沙岗建成后,引来不少军政和文化名人。34年5月,小说家张恨水来到郑州,游历碧沙岗等地。他在当时的《旅行杂志》中写到:“到郑州的旅客,有一个地方必去玩玩的,就是碧沙岗。离郑州约五里路,坐人力车去,来往给一元钱好了。这个地方,原来是冯玉祥部下的阵亡将士墓,在墓前用了几十亩地筑成了个园子,花木很多。在郑州这个工商业繁盛的地方,只有感到喧嚣,有这样一个地方,那是很可一新耳目的了。……我到这里的时候,是阳历五月初,当然,北方天气,还是南方暮春,所以这里的月季木香之类,开得正茂盛。灵台前有几十棵牡丹、月季,开得更是红艳艳的,这真象征着这里的军人魂了。”

后来,碧沙岗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这里办过学校、成为日军的油库。卢沟桥事变以后,河北、山东相继失守,日军逼近中原,农林实验学校解散。接着,后方军官医院进驻。不久,医院迁出,第一战区兵站总监部又驻守这里。开封失守后,兵站总监部撤离,第31、41收容所相继驻入。第一次收复郑州后,孙桐萱的第三集团军的一个团又驻扎这里。郑州第二次沦陷后,日军进驻,在园内挖了一二十个防空洞,当做汽油库。抗日战争胜利后,基督教会办的圣德中学由陕西迁回郑州,设在碧沙岗祠堂内。

新中国成立后,碧沙岗很快与市区连成了一片,成为繁荣地带。1956年,市政府决定把这里改建为碧沙岗公园,将烈士祠辟为郑州市博物馆。1986年,现存墓地、祠堂及附属设施已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的多次大规模建设,碧沙岗的面貌已有很大变化。占地面积已有2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4%。公园的各种功能也更加齐全。它主要包括:纪念碑、纪念亭、牡丹园、棕榈园、木兰园及沉香园、林荫广场、陶然山景区、老年健身园等,园内古柏苍劲,绿草如茵,湖水荡漾,三季花开,成为市民的休闲去处。

“郑州的萝卜白菜好啊”

1927年1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冯玉祥在总司令部大门北边的大厅里请客。受到邀请的人聚在一起,非常兴奋,认为总司令请客,一定是鸡鸭鱼肉,好酒好菜。

受邀的200多人陆续到齐,开始步入大厅。只见大厅里摆着条桌长凳,四人面对面而坐。餐桌上,每人面前摆一盘牛肉,一碗大白菜,一盘萝卜丝,随意入座。

冯玉祥按时来到了餐厅。他穿着灰棉布士兵服,高大的身材特别引人注目。“请坐下,开饭。”冯玉祥说罢,随便坐在一个位置上,就这样算是“请客”了。

冯玉祥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与身边的人说话。他问身边的郑州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李荣家说:“你是哪里人?”

“我是郑州人。”李荣家回答说。

“你们郑州的白菜、萝卜好啊!”冯玉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与李荣家对话。

冯玉祥平时的主菜是:猪肉、鸡蛋、豆腐、萝卜、白菜、青菜、盐水煮花生米。请客人吃饭,一般是备几个荤素菜,做些豆包、糖包、菜包、枣馍之类的食品,汤是小米粥或绿豆汤等。

在郑州期间,冯玉祥虽然是一个大人物,还喜欢吃郑州的油条和烧饼,尤其是小孟寨的油条,这在他的日记里有多次记录。他不但自己喜欢吃,有时还招待客人。

冯玉祥还喜欢吃大锅菜。有时接待人也用大锅菜,一些所谓有身份的人就不满意,到处发牢骚:“这哪里是请客,简直是教训人。”

冯玉祥不但自己吃饭简单,对谁都是如此。

北伐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带领人马去石家庄路过郑州。冯玉祥请蒋介石及其随从吃饭,一饭一菜一汤:馒头、猪肉白菜、小米稀饭。而阎锡山请的是八人一桌的鱼翅席。饭后,蒋介石说冯玉祥看不起人。

19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