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还有多少金融机构逆市涨薪
部门利益不能置于民生之上
小脚侦缉队变身房托
为纣王翻案
背后的话语权自恋
文化线路遗产不仅仅具有旅游价值
人口老龄化已然来临,郑州准备好了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化线路遗产不仅仅具有旅游价值

4月10日至11日,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会聚无锡,首次举行以“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为主旨的论坛,并将论坛共识形成的《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向国内外发布。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是一个全新概念,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对迈向现代化的中国而言,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4月12日新华社电)

1993年,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无形的历史宗教线路成功申遗前无先例。在次年于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应将“路线作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线路”的概念。自此,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拓展。

有鉴于此,这次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讨会通过了无锡共识,呼吁各地政府加大对文化线路遗产的调查、研究、认证与保护,并建立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尽可能全面而系统地复活文化线路记忆,利用现有文物进行展示,提高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线路的认知。

文化线路就是传播文化物质与非物质的路径,我们知道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郑和下西洋之“道”,都是闻名世界的文化线路,我们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运河故道,也是一条经世传文的文化故道,还有秦直道以及学术界正在复活与描述的汉籍外传之道。

复活文化线路看起来可以直接服务于当代人的文化旅游,人们可以循着先人的足迹,历览文化遗址里的残垣断壁,但更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却远不止于此。

文化线路是文物之路,沿着特殊的文化之路,我们会发现只有线路才会特有的文化景观或人文遗迹。隋朝开始兴修的大运河的开通,更使中国南北文化与物资得到快速传递,一条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条物资运输线,也是一条文化风景线,有了这条运河,整个运河系的文化生态就发生了根本性改观。中国的长江与黄河则是自然形成的文化故道,两岸留下了无数因河流而建起的宗教与文化建筑,而这些建筑或风俗因文人墨客与史载而独具人文内涵,航行在自然之河中,因历史传说与诗篇使人们同时也航行在历史之河中。

有些文化线路则难有足迹可循,譬如中国的汉籍之路,汉文化典籍通过陆路海路向欧洲特别是东亚、东南亚传播,并对世界文明特别是东亚、东南亚文明形成巨大的影响。因此,保护与研究文化线路,更要有世界眼光。毕竟,复活文化线路,首先是文化人类学的历史课题,然后才是文化社会学的现实价值问题。 王 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