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时光从土地开始
本栏主笔 马晓鹏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高处不胜寒。秋天本来就有凉气,而身在高处的人因缺少遮挡,更易受到凉气侵袭,从而产生“秋凉”之感。自然界和当前楼市走势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郑州房价仍在“高处”盘旋日久。本周郑州市房管局公布的郑房指数显示,虽然9月份商品住宅投放量比8月份增加了8倍多,但住宅少卖了174套,每平方米销售价格也比8月份下跌了41元,为4602元,但这也是郑州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连续5个月都保持在每平方米4600元以上。
股市有谚,久盘必跌。在地价持续上涨的同时,房价在高位的纹丝不动无论如何不是个好现象。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洪杰近日表示,据不完全统计,郑州的楼面地价在每平方米500元左右,如果房屋销售价格平均价是每平方米3500元的话,则土地价格约占房价的1/7。如房屋销售价格提高,则土地价格占房价比例将进一步降低。
那么对郑州来说,土地价格约占房价甚至不到1/9,估计在全国也是排名非常低的。那么这昭示着郑州究竟是土地的价格仍然有上涨的空间还是房价要掉头向下呢?
也就在不久前, 7月23日和8月12日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在西区再次分别拍卖出了每亩地价合256万元和411.78万元之多的天价地之后。由此再次引发了地价与房价谁在影响谁的讨论。究竟是房价推高了地价还是地价推高了房价就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样的命题,从2005年的房地产调控大幕拉开伊始争论至今,但谁也没有说清这个问题。
国土资源部前一时期公布了房地产项目用地调查结果,宣称地价占房价15%~30%,平均是23%,因此,地价不是推高房价的最终因素。结论为由于地价占比平均不到房价1/4,在土地被认为是最大一块成本的情况下,开发商依然是暴利代表者。但市场对此似乎并不认同,而房地产开发商更是群起攻之。
9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一则《关于集约用地的通知》,针对开发商首次明确规定了相对严格的“闲置”费用标准,并指出将会很快对“闲置”土地征收增值地价。对于土地闲置满两年的,将依法无偿收回、坚决无偿收回或者重新安排使用;对于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开发商需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缴纳土地闲置费;另外,国土资源部将对闲置土地征收增值地价。
这一方面会削弱开发商拿地的冲动,另一方面还会促使开发商加快建设进度。
既要减少冲动,又要加快进度。土地,这个房价的风向标和最大的制约因素看来将要进入非常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