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大舞台
绿色周末上演开年大戏
成龙变身“奶爸”
李咏出自传
周日来绿城
九大依据再证“曹操墓”
《三娘教子》献演绿城
虎年春节逛逛庙会
长白山顶迷雾重重
社科院“聚焦曹魏高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西高穴曹魏大墓考古领队:
九大依据再证“曹操墓”
曹魏大墓出土的石圭
出土的玉、玛瑙装饰品

■本报记者 秦 华 文 通讯员 司志晓 图

在昨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京召开“聚焦曹魏高陵”公共考古论坛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安阳西高穴曹魏大墓考古领队潘伟斌介绍了曹魏高陵的发掘情况及论证过程,并从墓葬年代、墓葬规格、出土器物及遗骨等实证出发,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及众多曾经参与论证的专家的说法,再次认定西高穴曹魏大墓为曹操墓,并列举出九大证据。

●墓葬的年代符合。此墓葬为多墓室砖室大墓,主墓室为四角攒尖顶,和洛阳发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顶形状相同,结合出土陶器、东汉五铢钱、画像石内容等多方面证据,专家们一致认定其为东汉晚期大墓。

●墓葬规模与曹操的身份相符。此墓葬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结构复杂,埋葬较深,为王侯级,与曹操身份相符,整个墓室深达15米,符合曹植在诗中的描写。

●墓葬地面情况符合曹操要求。曹操临终遗令上曾要求“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此墓葬所处位置海拔107~103米,比3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整整10米,符合其“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墓室上面也没有看到封土,更没有找到其立碑迹象。完全符合其“不封不树”的要求。

●位置符合文献记载。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的祠西原上为寿陵。”近年来,河北、河南两省文物部门先后征集到了后赵建武六年的勒柱石刻和后赵建武十一年的鲁潜墓志,前者提到了西门豹祠殿基,后者记录了曹操墓与鲁潜墓的相对位置。两件文物的面世,使有关学者将曹操墓的具体位置推定在安阳县安丰乡及其与河北省交界的漳河一带,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墓穴发现地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符合上述推定。

●附近出土文物的旁证。1998年4月,西高穴村村民在村西的小方池挖出鲁潜墓志,墓志上记载的墓主人去世的年代距曹操去世时仅125年。唐代时魏武帝曹操高陵的陵园还是十分清楚的,那么和它相距100多年的鲁潜墓志所记载的资料应该是非常可靠的。

●称谓相符。《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曾记载: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其生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之子曹丕称帝之后,追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出土刻铭石牌称“魏武王”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石牌不大可能铭称“魏公”或“魏王”,更不可能称“武皇帝”和“魏武帝”。

●出土的铭牌。在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铭牌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的共有7块,以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的石牌最为完整,出土于墓前室,但是由于其断开为两节,分两次出土,位置明确,信息准确,是其身份认定的直接证据。

●遗骨年龄与曹操去世的年龄相符。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

●出土物与曹操遗令薄葬相符。此墓葬虽规模宏大,但是所出土的陶器都是素面陶,器型偏小,做工粗糙,符合曹植在书中所说“鸣器无饰,陶素是嘉”记载。其随葬的金器都是生前衣物上所用之物,并无太珍贵的物品,符合其在遗令中的规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