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留守儿童相约自杀是断裂社会之痛
风景那边独好
世界杯上“中国制造”的尴尬
上调最低工资
别落下了农民
城管那“天热的冲动”令人无语
走近烈日下的绿城女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世界杯上“中国制造”的尴尬

和上届世界杯一样,我们看不到中国足球队员的身影,却看到了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这或许可以让国人在遗憾之余聊以自慰。但在我看来,“中国制造”只能满足一时虚荣心,因为它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赛场内外虽遍布“中国制造”,但中国企业获得的只是蝇头小利甚至无利可获。“瓦瓦祖拉”出厂价一般在0.6元到2.5元,而在南非可以卖到20兰特(约合17.7元人民币)到60兰特(约合53.1元人民币)不等,中国加工企业从中获取的利润不到5%。经济学学者马光远博士说,如果再考虑到环境成本等诸多因素,“瓦瓦祖拉”是名副其实的赔本赚吆喝。

“中国制造”之所以受到国际青睐,是因为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打造出了廉价的“中国制造”。有人算过: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零售标价是100美元。“中国制造”的生产成本是12美元,中国大陆生产企业的毛利润是每件3美元,中国大陆外贸公司的毛利润是每件7美元,中国香港贸易公司的毛利是28美元,美国公司的毛利是32美元,商场毛利是18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制造”已成为他国赚取丰厚利润的漂亮外衣。

如果“中国制造”也可算作品牌,那也是用贴牌和低廉劳动力打造的。这种“中国制造”的产品越多,“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就越少。虽然中国已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但中国还远不是创造大国、品牌大国。由于缺乏技术等深层次竞争资源,中国制造业仍只是个“世界加工厂”,“中国制造”闯入世界杯且随处可见又能怎样。

我们该反思,什么时候才能在世界杯上有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国外大品牌那样的荣光和收益?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是对中国企业家乃至中国政府的一次大考验,希望中国政府和企业家早日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张魁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