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卖给你童年的记忆
卡梅伦:从差等生到唐宁街主人
三个字捧红梅兰芳
甘做艺术“苦行僧”
西班牙拒绝“见义勇为”
瑞士的贫穷
一根手指建大桥
装在状元套子里的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三个字捧红梅兰芳

上世纪30年代,报纸为了要生存,需要广告收入支撑。那时候的广告要么吹得过分了,说某某产品全国第一,要么说某某产品有什么特别疗效。介绍演出也是说什么盖世绝顶,这样的广告在报纸上比比皆是。可是这些广告都没有三字广告引人注目,这广告上小小的三个字很快就传遍了当时的上海。

报纸上空间登的是哪三个字呢?很简单——梅兰芳。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唱功绝顶,但要一下子出名也难。

当时替梅兰芳筹划的这个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宣传梅兰芳先生。但是怎么引起人注意呢?他们在报纸上印了三个字——梅兰芳,之后什么都不说,这样广告便登出去了。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不小的版面三个大字——梅兰芳。这下子议论的人就多了,连登了几天之后,上海市街头巷尾就都在议论了:“您知道梅兰芳吗?”

市民都在互相打听,梅兰芳的名声越来越响。连登了一周之后,一天,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某某戏院登台献艺。欢迎观看。”这广告一出,票立即卖了个精光。大家都想去看看梅兰芳唱得究竟怎么样,看看梅兰芳先生的功底。于是梅先生一唱走红,一下子知名度就提高了。

摘自《年轻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