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老年元宵节
书画展小记
食 指
小小说的“热批评”
9
1
凌秋傲霜之气
晴空一镜悬明月
离离原上草
泉飞一道带
不到长城非好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1

890年11月15日,陈布雷出生在浙江省慈溪县(现属浙江省余姚市)一书香门第之家。在1927年前,他是一名反对封建帝制的热血青年,因在上海办《天铎报》、《商报》时撰文反对封建帝制和北洋军阀,支持辛亥革命而有文名。1927年后,他追随蒋介石,得到蒋的赏识,从此很不情愿地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但他是爱国的,在八年抗战期间为蒋写了大量文稿,以笔做枪,挥洒了自己一腔爱国热血。他始终想跳出政治圈子,而又不能自拔,最后在蒋家王朝土崩瓦解之际,油尽灯枯,幻灭悲哀,自殒于世。陈布雷在民国史上是一个颇具影响的政治人物,也是个具有典型符号意义的悲剧人物。

是谁把陈布雷引荐给蒋介石的

陈布雷是1927年春第一次见到蒋介石的。蒋介石当时迫切希望有一幕僚长,会动动笔头,出出主意,又要有文采。不是说没有其他文人可以供他选择,人才多的是。但是要像陈布雷这样才思敏捷、文笔犀利,而且温和谦恭、毫无野心、品行端正、忠心耿耿的人,确实不多。这是蒋介石对陈布雷倚为左右手的一个重要原因。蒋介石对陈布雷是厚待的,恩宠有加,使陈布雷感激涕零。陈布雷对蒋介石并不是没有看法的,但是他始终不愿也不敢背叛这个“主人”。在陈布雷的心目中,不管主人怎样,他要从一而终,以死相报。

陈布雷跟随蒋介石22年,实际上是两个阶段。1927年到1934年是第一阶段,这一个阶段陈布雷得识蒋介石,蒋介石要重用陈布雷,但陈布雷不愿当官,所以并不都在蒋的身边。蒋介石有重要事情,才把陈布雷叫来,所以当时有人一看到陈布雷动身到南京去,就说:“政局将有变动,一定又有重要文章要发表了。”第二阶段是1934年到1948年,这一段时期,蒋介石建立了侍从室,陈布雷当上了侍从室二处主任,一直在蒋介石身边。后来侍从室撤销了,陈布雷当了总统府国策顾问,还是给蒋介石在政治上、文稿上出谋、执笔,一直到死去。

那么究竟是谁向蒋介石推荐了陈布雷的,笔者最近从台湾出版的一本刊物中,发现有天鼎所撰《甬上近代文杰陈训正》一文中,一开头就说道:“早年蒋中正总司令北伐时,迫切需要有一位幕僚长,既会动笔头,善于筹划,又要有文采,长于风骚的。当时誉有‘浙江才子’美称的陈训正先生应运而出,为蒋总司令所赏识,曾聘为其私人机要秘书。”天鼎在文中还介绍了陈训正即陈屺怀,老同盟会员,曾在上海与汤寿潜、戴季陶、陈训恩(即其堂弟陈布雷)创办《天铎报》,1911年10月10日以同盟会宁波支会副会长参与宁波光复,后办教育事业,1920年后在上海与戴季陶创办《商报》,自任社长,后由陈布雷代主笔。“国民革命军北伐时,陈训正先生满怀文才,为蒋总司令所倚重,曾聘任私人机要秘书;不久,向蒋总司令推荐陈布雷担任。先生(指陈屺怀)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与蒋总司令的革命主张。”

笔者为考证此事,还曾就近询问陈屺怀先生之嫡孙女陈明楞老人(陈老时年85岁),1944年陈屺怀先生在云和去世前她已24岁了,一直生活在其“爷爷”身边,她所提供的情况与上述文中所提到大体相同,不过更为具体一些。陈明楞老人说:“我爷爷对蒋介石来说,当然是长辈前辈了,比蒋介石要大15岁,张静江、陈其美等都是蒋介石前辈,而我爷爷曾是张静江、陈其美知交。我爷爷办过《天铎报》、《商报》,被称为甬上三才子,其他二位即冯君木、洪佛矢,有文名。我爷爷为人公正,办学校,如办效实中学,办堕民小学,宁属各县中、小学多是他推动办的。蒋介石请他当秘书,我爷爷是有条件的,我爷爷还撰写过《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但我爷爷是不会去担任这个职务的,一是他年纪大了;二是他不惯军旅生涯;三是他也不会屈居于晚辈之下,受其使唤。我爷爷于是推荐其得意之堂弟陈布雷,所以蒋介石才会在1926年下半年派邵力子到上海,拿了一张照片赠送给我二公公(布雷先生),我二公公比我爷爷小18岁,比蒋介石小3岁,不过他也一直不喜欢从政。1927年我爷爷在杭州当省政府委员、杭州市市长,住在杭州,曾经亲自引见过我二公公给蒋介石……”

最后,笔者从陈布雷1948年9月20日在杭州日记中查到,“……此地亦久不到矣。在临江轩上稍坐(十六年四月偕大哥谒蒋公于此,蒋公称余文能婉曲显豁,善于达意,即在此对静江先生所语也。从此因缘,浮沉政海二十一年矣),即由此下山到九溪十八涧,观水啜茗,进午餐,建设无所增进,路面更平矣。由此乘车至毛家埠,改乘申报之游艇下湖。先至白云庵,乃最近修复者,求得一签,不甚可解。

1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