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图片新闻
首届中国神经介入大会在郑召开
市二院
肥胖症与糖尿病外科论坛落幕
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动 查办大要案47起
“膝关节病” 千万不能忍
市疾控中心
发布11月份健康预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首届中国神经介入大会在郑召开
国内外3000余名专家共话脑中风

本报讯 (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陈召起 许晓波)中风6小时还没得到及时治疗,结局很可能是终生残疾。而对于36岁的患者刘先生来说,却没留下任何后遗症,因为有一只机械手从他的大腿部血管一直延伸到脑部,准确捕获了威胁他生命的“血栓”。这是记者从在我市召开的首届中国神经介入大会上获得的信息。

首届中国神经介入大会由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程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省人民医院、省医学会承办。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和国内30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会上,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学科带头人李天晓介绍,脑卒中就是常说的脑中风、脑梗塞,目前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在4.5小时之内,可通过静脉滴注药物的方式溶栓,在6小时之内,可通过动脉直接将药物送至血栓处溶栓。如果超过6小时,药物溶栓会大大增加患者出血,导致残疾或死亡率增高。在国外,介入取栓已成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风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刘先生就是此疗法的受益者。4个月前,他正散步时,突然四肢不能动弹。过了几分钟,不适感消失。他就没在意。不料第二天起床时,他的手脚都不能动弹,连话也说不成。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由于发病超过6小时,只能保守治疗。但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副主任朱良付认真评估,认为刘先生左侧大脑有大面积梗死,保守治疗会落下严重残疾甚至有生命危险。

随后,经磁共振检查,专家确定刘先生左侧大面积脑梗死尚可救。李天晓决定用介入手法机械取栓。于是,在刘先生的大腿根开了一个小口后,将细细的导丝、导管顺着血管送进去,在电脑屏幕的指引下,缓缓把导管送到了大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后,又沿着导管送入了一个支架,把闭塞血管的血栓抓在了支架里,最后小心翼翼地撤出了体外。手术当天,刘先生就能开口说话;术后5天,四肢便恢复了功能。

从去年5月到今年9月间,省人民医院将此疗法用于30多个重症脑梗塞病例上,梗塞开通率逾90%,远远高于重症脑梗塞溶栓不足10%的开通率。李天晓说,像刘先生这样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中风患者实践证实,急诊介入取栓的急迫性和复杂性要求介入诊疗的脑血管病专家第一时间参与患者诊断和评价,与各科专家一起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但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通往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尚不通畅,介入诊疗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干预尚不足,这样就使很多本应康复的中风患者不得不面对瘫痪甚至死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