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6版:区街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汩汩爱心汇聚 装点美丽街道 ——走进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爱心联盟社工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刘艳亮 蔡丹 日前,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爱心联盟社工服务中心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河南省志愿服务领导小组授予“河南省志愿服务示范站(点)先进”称号。 撑起光荣称号,靠的是爱心联盟社工服务中心的数字化贡献:今年以来,爱心联盟共组织辖区内外各类空巢孤寡残疾人帮扶、社区网格服务等志愿者活动1038次,参与志愿者15938人次,总计服务时长达47814余时。 助老扶弱 营造精神家园 每周六上午,在农科院社区托老站,老年居民聚在一起,守在社区电子阅览室的电脑旁,等候爱心联盟的志愿者上门开展免费电脑培训,Email、MSN、QQ、微博等让曾以为被潮流“淘汰”的老专家、老知识分子再次赶上时代的列车。 爱心联盟每周还会组织各加盟团队的志愿者进社区为老人免费开展义诊、打扫卫生、教唱歌、丝网花等简单的手工制作、陪老人进行健步运动等活动。 从小左腿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武女士,右腿股骨头坏死,去年双眼又被诊断出青光眼,孩子还在上学。爱心联盟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华心童义等团队的志愿者在文化路与农业路交叉口、博物院前同时开展义卖报纸行动,活动结束后大家把募捐来的近万元钱交到武女士手中。 帮幼爱幼 给力莘莘学子 来自信阳的乐乐今年七岁了,爸爸妈妈在辖区工地打工。在咨询了几次后,乐乐爸爸和妈妈就放心地把已经上一年级的乐乐交给了爱心联盟的四点钟课堂和周末爱心课堂——一个集辅导家庭作业、引导课外阅读、心理疏导、电脑基础知识培训为一体的学习场所。 目前,像乐乐这样的受助学生已经达到40余人。爱心联盟先后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签订了共建协议,并聘请师范、司法等多行业代表担任社会辅导员,招募数十名各具特长的大学生志愿者充实教育力量。 而对于高校学子的关爱,爱心联盟也从未减轻。2012年,爱心联盟社工服务中心仅通过义卖报纸的形式就救助了6名身患癌症的高校大学生,筹集爱心善款17万余元。 暖心行动 关爱民工兄弟 烈日炎炎时,爱心联盟将送水哥的爱心不断传递。组建送水哥爱心服务团,每天坚持两次为南阳路北环立交桥下等活的200多名外来务工兄弟们提供免费矿泉水,共送去矿泉水3200桶,每周定期把募捐到的毛巾、水杯、清凉油等物品发放到外来务工人员的手中,受益人数达6000人。 凛冽寒风中,爱心联盟已经连续两个月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冬天里的温暖。元旦前,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爱心联盟社工服务中心的爱心棉衣“中转站”里,再次聚集了800多件市民捐赠的爱心棉衣和棉被棉鞋。当日下午,爱心联盟将棉衣棉被棉鞋送到了蓝堡湾工地。 据统计,爱心联盟已先后8次向建筑工地和立交桥下的外来务工者送出5200余件棉衣棉被,受益人数达1400余人,同时救助街头流浪者和困难户62人,送出棉衣棉被900余件。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