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心的处方笺》
手 表
古代的避讳
最远的距离
凌霄花
lh3695
lh3854
lh385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代的避讳

王吴军

古代人讲究“避讳”,子女要避祖、父名的名字讳,臣民要避君王名字讳。也就是说,在写文章或谈话时,要避开需要避讳的祖、父和君王的名字,用其他字来代替。帝王的避是强制的,弄不好就会被杀头。

晋文帝名叫司马昭,于是,“昭”字谁也不许用,连古代的王昭君也得改名叫“王明君”。晋愍帝叫司马业,“建业(今南京)”就改名叫“建康”。唐高宗叫李治,“治”字就变成了皇帝独有的字,和“治”同音的字都改写成了“持”、“理”等同义词的字,而“稚”字因和“治”同音,凡是用“稚”字的地方,都用“幼”字来代替。唐高宗的太子叫李忠,“忠”字也得避讳,官职名“中郎将”改为“旅贲郎将”。

后来,甚至连皇帝的姓和属相都要避讳。宋徽宗属狗,因此,天下的狗便走了运,圣旨禁止天下杀狗。元仁宗属鸡,全国禁止以手提鸡,买鸡卖鸡都得抱鸡而行,以示对“鸡”字的尊敬。明武宗既姓朱,又属猪,在正德十四年,他下了一道圣旨,禁止民间养猪,他认为养猪和杀猪是把矛头指向了皇帝,此令一下,几年后,全国的猪几乎绝种,以至于用来祭祀天地祖庙的猪都无法找到,后来由于大臣们的劝谏才取消了这道荒唐的禁令。清代的慈禧太后属羊,于是朝中有令,不许人们说“养羊”、“杀羊”、“吃羊肉”一类的话,但是,慈禧太后又喜欢吃羊肉,于是下令把“羊肉”叫“福肉”或“寿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